四维
指礼、义、廉、耻。亦称治国之四纲。《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指礼、义、廉、耻。亦称治国之四纲。《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①爵名。战国秦置,为二十等爵第十级。庶长,意为众列之长。秦汉两代因之。秦时多以军功得之。汉武帝时,卜式以数入财物,亦得赐爵左庶长。②官名。战国秦置,相当于将军。
全称《词记山花咏苍洱境碑》,亦称《大理喜洲圣源寺杨黼碑记》。明景泰元年(1450)立,白族杨黼撰。原嵌在云南大理喜洲圣源寺观音殿壁柱间,现移存大理市文化馆。碑高1.1米,宽0.45米。题额八字,正文十
官署名。清内务府所领机构。光绪十七年(1891)设。掌织造绸绉,然只招募缫丝、染练、纺织各等工匠,不设官缺,由内务府大臣兼管。
见“国信所”。
①周代大夫以下之家。《礼记·礼运》:“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孔颖达疏:“私家,大夫以下称家。”②指私人从事著述者。《北史·李彪传》:“国之大籍,成于私家。”
又作濆泉。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沂南县西南。《春秋》昭公五年(前537):“叔弓帅师败莒师于蚡泉”,即此。
汉代官员对上级长官陈述意见的呈文。《汉书·朱博传》:“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迄至后汉,稍有品名,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笺。”
?—1255南宋隆州井研(今属四川)人,字成之。嘉定进士。任干办行在诸军审计司,建请宁宗以“格物致知”为治国之本。后任起居舍人兼侍讲,又请以孝宗服丧三年事迹,为天下表率。官至权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
西夏党项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布在今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青海一带。现早已消亡。语音上声母分重唇、轻唇、舌头、舌上、牙、齿头、正齿、喉、来蛞齿九类。声调有平、上两声,平声九十七韵,上
唐律第七篇名。贼指谋反及杀人,盗指偷窃财物。如谋反,谋叛,部曲奴婢谋杀主人,谋杀人,劫狱,造畜蛊毒,造妖书妖言;盗供神物,盗御宝,发冢,强盗,窃盗;略诱人及略卖人等,各处以相应刑罚。共五十四条。自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