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
春秋时晋国、楚国之间的战役。鲁僖公二十七年(前633),楚成王率兵攻宋,宋向晋求救。次年,晋文公伐楚盟国曹、卫,晋、楚两军对峙。楚成王命楚将子玉撤兵,子玉不听。晋文公退避三舍(九十里)。四月,晋军及宋、秦、齐军与楚、陈、蔡军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晋下军先击溃陈、蔡,楚右军随之而溃。晋栾枝率部佯退,诱楚中军追击。晋中军与上军击楚左军,左军亦溃,楚全军大败,晋文公遂成霸主。
春秋时晋国、楚国之间的战役。鲁僖公二十七年(前633),楚成王率兵攻宋,宋向晋求救。次年,晋文公伐楚盟国曹、卫,晋、楚两军对峙。楚成王命楚将子玉撤兵,子玉不听。晋文公退避三舍(九十里)。四月,晋军及宋、秦、齐军与楚、陈、蔡军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晋下军先击溃陈、蔡,楚右军随之而溃。晋栾枝率部佯退,诱楚中军追击。晋中军与上军击楚左军,左军亦溃,楚全军大败,晋文公遂成霸主。
辽北边部族名。辽末耶律大石西行途中招聚十八部之一。
宋、元时代对宋朝皇帝的俗称。官家指皇帝,汉族民间通用。赵官家即赵皇帝。蒙古语中借用此词,泛指宋朝。《元秘史》中音译蒙语“赵官”即赵官家之省,旁译作“宋”。《元典章》及戏曲小说中之赵官家,指宋帝。
三国吴赤乌五年(242)以禾兴县改名,治今浙江嘉兴市南。属吴郡。隋省。唐武德七年(624)复置,八年又省,贞观八年(634)再置。乾宁三年(896)移治今嘉兴市。属苏州。五代吴越、北宋为秀州治,南宋为
地名。《史记·五帝本纪》: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其今地有数说:一说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晋太康地志》:“涿鹿城东一里有阪泉,上有黄帝祠”;《括地志》:“阪泉今名黄帝泉,在妫州怀戎县(今涿鹿县西南
即今四川渠江及其上游南江。《汉书·地理志》作潜水;而《水经》因其水在宕渠县境内,故作宕渠水,或作潜水。《水经注》作宕渠水,上游一名北水。唐宋时上游称为巴江或北水,下游称渠江;近代上游又改称南江,下游仍
书名。清末白曾焯撰。一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大肆捕杀义和团及中国绅民。时白氏奉命任提牢主事,管理监狱。据闻见、函牍按月纂为此编。起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月,迄次年九月。于侵略军暴行颇有披露。末附
在今河南孟津县西。《资治通鉴》:唐宝应元年(762),仆固怀恩讨史朝义,“陈于横水”,即此。胡注引《金人疆域图》:孟津县有横水店。
官名。又称寺人或内竖。周代置。未成年的近侍小臣,掌内外之令的传达。《国语·晋语四》:“文公之出也,竖头须,守藏者也,不从。”韦昭注:“竖,文公内竖里凫须,公出不从,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公。”《周礼·天
官署名。北宋熙宁中置,掌拘辖诸军剩员,以供宣借役使。初以提点仓草场官勾当,后命步军司兼领。元符元年(1098),置为步军司差使剩员所,以文臣升朝官二人管勾,隶兵部。
官名。清代内务府所属畅春园主管官。掌理畅春园及附近恩佑寺、恩慕寺、圣化寺、西花园、虎城等处事务。乾隆二十九年(1764)设,由皇帝特简,无员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