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壮族

壮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布僮、布侬、布僚、布土、布偏、布越、布雅伊、布傣等。由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秦汉以来被包括于西瓯、骆越、乌浒、俚、僚、俍、土等泛称中。南宋始称“撞”(僮),明清与俍、土、侬、沙并称。以后,“”渐成为统一的族称。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建议,改“”为“壮”。人口15555820人(1990年)。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其余散居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通用汉文。南宋时已出现一种用汉字构成的“土俗字”,未普遍通行。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主要从事农业,地区间社会发展不平衡。唐时西部地区多为岭南道邕、桂两管所辖羁縻州县,宋元建立土官制度,明清逐步实行改土归流,直至民国初年,土官制度全面崩溃。近代以来,生产水平始与东部渐相接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现皆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有花山崖壁画、铜鼓、干栏建筑等古代文化。著名手工艺品有壮锦。民间文学丰富多采,有传统的歌舞和壮戏。富于革命传统,唐宋以来历次掀起反抗中央王朝的封建统治和民族压迫,明代抵御东南沿海倭寇,清末太平天国革命、中法战争,近代历次革命运动与解放战争,均有壮族参加并作出贡献。建国后实现了社会改革,各项事业都获得发展。

猜你喜欢

  • 今度

    见“古度”。

  • 内府营

    见“内营”。

  • 东都苑四面监

    官署合称。即唐代青城宫监、明德宫监、洛阳宫农圃监、食货监总称。显庆二年(657)分别改为东都苑北、南、东、西四面监。各监分掌本苑完葺苑面、宫馆、园池与种莳、蕃养六畜之事。

  • 右尚令

    官名。唐垂拱元年(685)改右尚方令置,为*右尚署长官,二员。初为正八品下,开元初升从七品下。北宋存其名而罕除授。

  • 郡王宾友

    官名。明建文中于诸郡王府置。各二人。掌辅导郡王。进见郡王时,侍坐,称名而不称臣,礼如宾师。成祖即位,罢。

  • 燕宣侯

    ?—前698春秋时燕国国君。公元前710—前698年在位。燕穆侯之子。死后子桓侯继位。

  • 枢直

    宋枢密院直学士的简称。

  • 波罗箐

    地名。在今贵州大方县东南。清康熙三年(1664),总兵李世耀等自乌蒙进发,水西土酋安坤率众来拒,清兵破之于波罗箐,即此。

  • 他只丁

    ?—1521明吐鲁番首领。正德八年(1513),奉吐鲁番速檀满速儿命据守哈密。十一年,明派满哈刺三、写亦虎仙令其退出哈密,不久,复据之,并派兵侵扰沙州。嘉靖三年(1524)围攻肃州、甘州,战败被杀。

  • 回回药方

    书名。记录回回医药方剂。著者及成书年代不详。传为明代抄本。药物名称旁注波斯文。原书三十六卷,今北京图书馆仅存目录卷下及第十二、三十、三十四等残卷共四册。内容包括内科、妇科、儿科、正骨、针灸及药物和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