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之戎
古族名。西戎八国之一。分布于今陕西洛河下游。春秋时,兼并诸戎,筑城数十,首领称王,治所在今陕西大荔东朝邑,与义渠同为西戎之强大者。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为秦所并。
古族名。西戎八国之一。分布于今陕西洛河下游。春秋时,兼并诸戎,筑城数十,首领称王,治所在今陕西大荔东朝邑,与义渠同为西戎之强大者。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为秦所并。
?—前534春秋时陈国国君。公元前568—前534年在位。名弱,一作溺。陈成公之子。继成公即位。楚将伐陈,闻陈成公死,乃罢兵。陈哀公四年(前565),因对楚无礼,楚出兵围陈,继而又罢兵。三十五年,其弟
?—30新莽末信都(治今河北冀州)人,字伟君。曾为新莽和成卒正(和成太守)。刘秀镇抚河北时,举城归降,复为太守。刘秀兵败欲西还长安,彤选精骑相助,并劝其继续经营河北,消灭王郎。后常从攻战,封武义侯。建
南朝宋明帝年号(472)。
北宋乾德二年(964)分谷城县遵教、翔鸾、汉均三乡置,以年号为名。治今湖北老河口市光化西北。为光化军治。熙宁五年(1072)改为光化县。元祐初复置。元初复改为光化县。
战国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置。治今山东曲阜市。为薛郡治。西汉有铁官。西汉至东魏为鲁国治或鲁郡治。北齐、北周为任城郡治。隋开皇三年(583)改为汶阳县,十六年又改为曲阜县。
元代督理烧毁昏钞的机构。至元元年(1264)置昏钞库,后改称烧钞库,秩从八品,置达鲁花赤、大使、副使等员。二十四年,分立东、西库。置于大都及行省治所。各地行用库收换到昏钞,盖上毁印,每季解纳烧钞库,由
蒙古斡剌纳儿氏。早年随成吉思汗征战。太祖八年(1213),从围金中都(今北京)。又领军由左路征辽东女真各部。二十一年,领兵攻西夏,大战于合刺合察儿。次年,灭其国。太宗元年(1229),攻金信安。三年,
索桥的一种。以竹索悬挂于两岸当桥。竹索古作“筰”,亦通“笮”。是继藤索桥之后出现的桥。公元前三世纪已有竹索桥,秦取西蜀,李冰造七桥,其一便是笮桥。自《汉书》后的众多古籍图书中,称笮者,均指藤桥或竹索桥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天官府宫伯中大夫属官,分置左、右,皆正一命,员十二人。掌管非皇帝所进出宫门之禁卫。服金涂甲,左执獬豸环,右执獜环长剑,并金饰,兼执师子彤盾,列于左、右宗侍之外。北周沿置
即“把儿勿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