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太傅

太傅

官名。(1)西周置,为三公之一,位次太师,在太保上。周成王以毕公为太傅。《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据孔传,其职掌为“傅相天子”,与太师、太保“经纬国事,和理阴阳”。其后历代沿置。《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鲍彪注:“太傅本周官,此齐大臣也。”春秋、战国沿置,执掌军政,辅佐君王。西汉平帝时与太师、太保、少傅合称四辅,位上公,无实际职司。新莽沿置。东汉以授元老重臣,居百官之首,秩万石。明帝以后,诸帝即位时皆置,兼录尚书事,行使宰相职权,有缺不补。魏、晋、南朝宋皆一品,梁十八班,陈一品、秩万石,北魏、北齐亦一品。位虽尊荣,但除两晋时执掌朝政外,多安置元老勋旧,无职司。北魏、北齐与太师、太保并号三师。北周列为三公之一,正九命。隋初复号三师,正一品,大业三年(607)罢。唐复置,用作赠予元老大臣的荣衔,正一品。天宝前除授甚少,唐末五代用为藩镇加官,遂至冗滥。北宋初用为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正一品。政和二年(1112)改号三公,执掌朝政,行使宰相职权,后亦作为勋臣加官。南宋沿置。辽、金、元皆为加官、赠官,正一品。明初置为皇帝的辅弼大臣,权任颇重。建文间罢,仁宗复置。后渐成虚衔,为勋戚大臣的加官、赠官,正一品。清代沿置。(2)太子太傅的简称。(3)西汉初诸侯王国亦置,辅导国王,诸侯王不守法,则向朝廷举奏。成帝时改称“”或“王傅”。

猜你喜欢

  • 姚国庆

    ?—1882清广东番禺(今广州)人。监生,以同知衔知县分发河南试用。咸丰七年(1857)在河南参与镇压太平军。十年从军镇压捻军。同治四年(1865)署陕州知州。八年改署光州知州。光绪年间曾捐廉赈济晋豫

  •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又称《中日为朝鲜商订专条》或《中日朝鲜撤兵条约》。清光绪十年(1884)冬,驻朝日军支持朝鲜亲日派发动政变,清军应朝鲜政府之邀帮助镇压,日本藉此要挟清政府谈判。次年三月四日(1885.4.18),双方

  • 盾墨

    书名。清末汤彝撰。四卷。汤氏于道光年间为两广总督卢坤幕僚,参预镇压湖广瑶民、收捕海盗、防守两广边疆和抵御英国兵船诸役,将其闻见笔录成是书。编纂体例上采用札记近事、搜讨前闻之法,如《壬辰征瑶记》与《八排

  • 嘉定

    宋宁宗年号(1208—1224)。凡十七年。

  • 录书

    亦作录疏。清代指对红本之抄录。定制,六科每日到内阁领出红本,除抄发有关衙门执行外,另做摘录两份,通本抄贴黄,部本摘重点,均按月汇抄于册。一份送内阁备修史,称史书;一份存科备编纂,称录书。录书原存放于午

  • 李敢

    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李广少子。武帝时以校尉从骠骑将军霍去病击匈奴左贤王,赐爵关内侯,为郎中令。因怨大将军卫青令其父含恨而死,乃击伤之。后随武帝至甘泉宫行猎,为霍去病射杀。

  • 千里石塘

    明代以后典籍中中国南海诸岛中一些岛屿的名称。见明顾玠《海槎余录》,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魏源《海国图志》等。

  • 半坡遗址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村落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郊半坡村。1953年发现,次年开始发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房屋、窖穴、栏圈多集中分布于聚落中心,约占地3万平方米。围绕居住区,有一条深、宽各约5—6米

  • 李子

    书名。战国魏李悝撰。《汉书·艺文志》著录三十二篇,列于法家。清孙星衍《嘉谷堂集·李子法经序》认为存《唐律》中的李悝《法经》六篇,即《汉书·艺文志》法家之《李子》。后人援其书入律令,故隋以后志经籍诸家不

  • 俨山外集

    书名。明陆深撰。四十卷。是编为札记之文,除专论史学、治道、书法、奇器各集外,其余皆订正经典、综述见闻、杂论事理,每一官一地各为一集,足资考证者甚多,为明人笔记中之佳本。有嘉靖陆楫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