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左右内率府
官署名。唐代置。掌东宫千牛、备身侍奉之事,主其兵仗。设率、副率为长贰,下设长史等属官。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奉裕卫,咸亨元年(670)复旧称;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又改,神龙元年(705)再复。北宋存其官名而无职司。辽承唐制,仍以率为长官。
官署名。唐代置。掌东宫千牛、备身侍奉之事,主其兵仗。设率、副率为长贰,下设长史等属官。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奉裕卫,咸亨元年(670)复旧称;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又改,神龙元年(705)再复。北宋存其官名而无职司。辽承唐制,仍以率为长官。
隋大业三年(607)改延州置。治肤施县(今延安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延安、安塞、志丹、宜川、延长、延川、子长等市、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复改为延州。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延州为延安郡。
古代历数术语。明王逵《蠡海集·历数类》:“阴错阳差,有十二日,盖六十甲子分为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之前三辰,值辛酉、壬戌、癸亥为阴错;己卯之前三辰,值丙子、丁丑、戊寅为阳差。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三班,与宁远将军等代原宁朔将军。大通三年(529)定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二十三班。陈沿置,列为五远将军之一,拟五品。
官名。西晋、南北朝与仪曹郎互称,为尚书省仪曹长官。参见“仪曹郎”。
?—1601明贵州黎平皮林人。侗族。少入学为永从县生员。万历二十八年(1600),趁播州杨应龙兴兵反明之机,率皮林侗、苗各族起义,自称天皇上将,攻破永从县城,杀守备陈世忠等。同年七月,复以“牛首阵”,
官名。《周礼》列为秋官属官,掌供应祭祀所用犬牲。员二人,下士。
官署名。明清都察院所属诸道之一。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设监察御史七人。南京都察院亦设三人。在本道之外协管户部承运、赃罚等库,在京金吾后等十卫,及直隶常州、池州二府,定边、开平中屯二卫,美峪千户所
系官印的黑色丝带。汉代亦用作中级官吏代称。西汉官秩比六百石以上至千石之大县令、郡丞、长史、都尉丞等皆授铜印墨绶,故名墨绶长吏。成帝绥和元年(前8),一度令县长、侯国相改用墨绶。哀帝建平二年(前5)复用
即“律宗”。
法律用语。即诬告反坐。指诬告他人者,按其所诬告罪轻重予以惩处。见于秦律。汉代称做“以辞所出入罪反罪”(居延汉简《建武三年侯粟君所责寇恩事》)。据《后汉书·彭城靖王恭传》,东汉安帝时,国相赵牧诬告王“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