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唐置,属邕州。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置思明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为思明府,治今广西宁明县东明江。居民主要为僮(壮)族。②元至元中置。明洪武初,土官黄姓归附,授世袭知州,流官佐之。清雍正七
亦称岭南路。北宋开宝四年(971)置,治广州(今属广东)。辖境约相当今广东、广西二省区。端拱元年(988)分为东西两路。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建成县。治今江西高安市。属豫章郡。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封长沙定王子拾为侯于此。东汉仍为县,改“成”为“城”。唐武德五年(622)因避太子李建成讳,改为高安县。
西汉置。竟宁元年(前33)为侯国,后复为县。治今安徽怀远县东北、涡口入淮处。属沛郡。东晋后废。北魏复置。属临淮郡。北齐废入谷阳县。
?—1287元莘县(今属山东)人,字子裕。出身中书省吏员。至元十三年(1276),为同知浙东西宣慰司事,兼知临安府事。二十二年,为龙兴行省参政。次年,为中书省参政,典铨选。二十四年,桑哥擅权,被诬陷处
明人。著有《春秋编年举要》、《正韵笺》、《诸葛忠武书》、《狂狷裁中》等。
793—851唐汝南(今河南汝南西)人,字德升。长庆进士。辟湖南团练府巡官,入为监察御史、集贤殿学士、起居舍人。开成二年(837),知制诰,充翰林学士。四年,迁中书舍人。武宗即位,出为华州刺史,后迁江
周代土地制度,以土地方一里为井。《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
即“宋恭帝赵㬎”。
古族名。貊作为族称始见于《诗·大雅·荡之什·韩奕》。《书·武成》“华夏蛮貊”并称。“貉”见于《周礼·夏官·职方》:“七闽九貉。”《汉书·高帝纪》:“北貉燕人来致枭骑助汉。”应劭注:“北貉,国也”;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