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宋陵

宋陵

在今河南巩义市坞罗河两侧十余里内的黄土丘陵上。北宋九帝除徽、钦为金所虏囚死漠北外,均葬此。乾德初,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陵墓由汴京迁此,共为七帝八陵,包括宣祖赵弘殷永安陵、太祖赵匡胤永昌陵、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真宗赵恒永定陵、仁宗赵祯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煦永泰陵。另外附葬皇后二十余人,陪葬宗室、王公大臣如寇准、包拯等百余人。陵园的建制基本相同,各占地约一百二十亩左右,都有高大的覆斗形封土堆,四周筑土围墙,墙四面各设一神门,四隅有角阙。现土墙、神门、角阙仅存遗迹。土墙南门(正门)外排列成组的石刻群,左右对称,有石兽、石华表以及文武官吏、番吏等石像。陵墓尚未经考古发掘。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猜你喜欢

  • 勾涛

    1083—1141宋成都新繁(今四川新都西北)人,字景山。崇宁进士。高宗时,历中书舍人、史馆修撰、给事中等。参与重修《哲宗实录》,复修《徽宗实录》,主张秉笔直书。为官正直,不与秦桧同流合污。曾上书论时

  • 丁穆

    ?—约383东晋谯国(治今安徽亳州)人,字彦远。积功封真定侯,为顺阳太守。太元四年(379),苻坚攻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被俘至长安,称疾不仕。后坚倾国南下攻晋,遂与关中人士谋袭长安,事泄,被杀。

  • 铜印

    铜质官印。汉代吏秩比二百石以上,比二千石以下的官员皆授铜印,绶带以官秩高低有黑、黄之分。秩比六百石以上,铜印黑绶;比二百石以上,铜印黄绶。后或沿用。南朝齐尚书令、仆,中书监、令,秘书监、丞,太子二率,

  • 阿波

    官名。突厥阿史那别部大臣之一,世袭其官而无员限。

  • 都坐大官

    即北魏时中都坐大官、内都坐大官、外都坐大官的泛称。掌狱讼。

  • 琅邪刻石

    秦刻石之一。又称琅琊台刻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巡行至琅邪山(今山东胶南西南),立层台于山上,刻石纪功,“颂秦德,明得意”。据《史记·秦始皇本纪》所录,共四百九十七字,篆书。后秦二世又加刻诏书及

  • 前秦厉王

    即“苻生”。

  • 应募

    亦称应募士、募士。西汉自武帝以后,于征兵之外,又增募兵,由百姓自愿应募听命。宣帝神爵元年(前61)曾发三辅中都官徒弛刑及应募、佽飞、射士等至金城击羌。东汉时亦有应募士,称募士。

  •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俄国逼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清咸丰元年(1851)七月,伊犁将军奕山、参赞大臣布彦泰与俄国代表科瓦列夫斯基在伊犁签订。凡十七条。主要内容为:准俄国在伊犁、塔尔巴哈台设置领事;领事享有裁判权;俄

  • 涵芬楼

    上海商务印书馆藏书楼。清光绪末年,该馆在总经理张元济主持下开始收集各地藏书家散出的善本古籍,并建斯楼专藏宋、元、明刻本、抄校本和名人手稿。曾以一部分印入《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和《涵芬楼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