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懿后
?—1075
辽道宗皇后。姓萧氏,名观音。枢密使萧惠之女。道宗即位,立为懿德皇后。生太子濬。大康元年(1075),被耶律乙辛、张孝杰等诬构与伶人赵惟一通,赐自尽,归尸于家。天祚帝即位,昭雪冤案,追谥宣懿皇后,迁葬庆陵(道宗陵)。
辽道宗皇后。姓萧氏,名观音。枢密使萧惠之女。道宗即位,立为懿德皇后。生太子濬。大康元年(1075),被耶律乙辛、张孝杰等诬构与伶人赵惟一通,赐自尽,归尸于家。天祚帝即位,昭雪冤案,追谥宣懿皇后,迁葬庆陵(道宗陵)。
1842—1922广东新会人,生于新加坡。字文爵,号秩庸。香港圣保罗书院毕业。清同治十三年(1874)留学英国。毕业后在香港任律师、法官等职。光绪八年(1882)入李鸿章幕府,襄办洋务。二十二年出任驻
见“多拉”。
即“仲虺”。
西汉末人。东汉明帝时,官京兆祭酒。曾与刘歆、扬雄、段肃、冯衍等续撰《史记》。
唐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字大直。第进士。大中二年(848),以右补阙为史馆修撰,转驾部郎中、知制诰。白敏中表为邠宁节度副使,入知户部侍郎。九年,为翰林学士承旨。十年,改兵部侍郎,判户部,宣宗素信爱
即“荀子”。
粮食作物名。原产于中国。1985年年底以前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粟作遗存有二十余处。因其耐旱力强,生长期短,适合于古代黄河流域栽培,从新石器时代直到隋唐以前,一直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古代也称“禾”、“稷”
清代各省田赋,除征银外,有的还同时按亩征粮。所征之米,谓之科米。
即“郑康公”。
即“仆散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