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郎
官名。北宋政和三年(1113),改宣德郎置,为从八品文臣寄禄阶官。
官名。北宋政和三年(1113),改宣德郎置,为从八品文臣寄禄阶官。
见“屋架”。
又名梅溪书院。清末私人出资兴办的分科设教的新型学堂,为最先改良之私塾。光绪四年(1878)张焕纶在上海创办。略仿西方小学教育之法,分设国文、舆地、经史、时务、格致、算学、歌诗等科;不授帖括,以明义理、
669—741音译跋日罗菩提。原籍南天竺,婆罗门种姓。自幼出家,先习经律,后专密教。唐开元七年(719,一说八年),从海道来广州,奉敕入长安,后又至洛阳,先后译出《金刚顶瑜珈中略出念诵经》、《佛说七俱
经学流派之一。三国魏王肃所传之学。代表人物还有西晋孔晁、孙毓等。为学兼采经今古文,遍注群经,综合各家经义。但反对郑学。或以今文说驳郑的古文说,或以古文说驳郑的今文说,且假托孔子之言以为反郑之理论根据。
《汉书·地理志》合浦郡临允县(今广东新兴县西南):“牢水北入高要(今肇庆市),入郁(今西江),过郡三,行五百三十里。”王先谦《汉书补注》:“上‘入’当为‘至’;‘郡三’,当作‘郡二’:合浦、苍梧。”又
元铜钱。元初货币用钞,禁用铜钱。武宗至大二年(1309),尚书省奏准变更钞法,改造至大银钞,并实行钱法,铸造大元通宝、至大通宝两种铜钱,钱钞并行,设泉货监六处,于至大三年初开始铸造,同时将官库所藏历代
?—1859清直隶大兴(今北京西南)人,字荫堂。行伍出身。咸丰三年(1853),以京营参将随胜保在独流、阜城等地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五年,先后任大名镇总兵、徐州镇总兵。因在河南、安徽镇压捻军有功,八年
又称皇宫、大内、紫禁城。都城中最里层城墙中的区域,是皇宫所在地。秦、汉、隋、唐的宫城是分散式,数宫分散数处,各宫各以墙围之。汉长安的长乐宫、桂宫、未央宫,隋唐长安的掖庭宫、大明宫、太极宫等均是。另一种
465—528北魏宗室。字世仁。袭封江阳王。孝文帝时,以为都督北讨诸军事,招降高车酋长树者有功。宣武帝立,除青州刺史,转恒州刺史,入为度支尚书。及胡太后临朝,以子叉纳太后妹,除特进、侍中、领军将军。徙
外商企业。清咸丰八年(1858)由英商创办。专事修理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