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东汉末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西南)人。汉末凉州大乱,以县吏招合少年,随叔张济起兵从董卓。迁建忠将军,封宣威侯。济死领其众,屯宛城(今河南南阳),与刘表连和。建安二年(197)曹操军于淯水,乃降
1170—1211西夏皇帝。1206—1211年在位。名安全。仁宗弟越王仁友子,崇宗之孙。天庆三年(1196)十二月父病死,求袭王爵,桓宗不许,降封镇夷郡王。十三年正月,与桓宗母罗氏废桓宗自立,改元应
明夏子阳《使琉球录》:“过平佳山”。一作“彭家山”、“平嘉山”,见《顺风相送》、陈侃《使琉球录》。即今台湾东北所属彭佳屿。
渤海国置,建号西京。治神州(今吉林白山市鸭绿江南岸长城里,一说即今白山市)。辖境相当今鸭绿江中上游地区,西界止于今宽甸南蒲石河口。
战国时人。宋国医者。曾以激怒之法治愈齐湣王疾,却因此获罪,为齐湣王烹杀。见《吕氏春秋·至忠》。
?—前426战国时周王。一作考哲王。名嵬(或作隗)。公元前440—前426年在位。周定王少子。公元前441年杀兄周思王叔自立。封其弟揭于河南(今河南洛阳西),都王城,称西周桓公,从此形成“西周”小国。
又译彻辰汗,蒙古语聪睿汗之意。即“辛爱”。
①官名。春秋时秦国置,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其他各国的卿。②爵名。战国秦置。意即众列之长。有左庶长、右庶长、驷车庶长、大庶长等名,分别为二十等爵第十、十一、十七、十八级。
野一作埜或壄。秦置。治今江西南康市西南章水南岸。《淮南子·人间训》:秦始皇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以攻越,“一军守南野之界”,即此。两汉属豫章郡,西晋以后属南康郡。隋初废入南康县。
书名。原称《皇朝通志》,清亡之后,通用此名。清乾隆时官修。一百二十六卷,另有凡例、总目。起自清初,止于乾隆晚年。体例与《通志》、《续通志》颇异,省去本纪、列传、年谱,以其具存于实录、国史列传及宗室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