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将军

将军

①高级军事统帅。春秋战国为军队统帅的泛称,一般亦作为高级武官的尊称。秦、西汉初略同,后渐作为正式官称,冠以各种名号,如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典领禁军,卫戍京师,或受命统兵出征,皆为朝廷重臣,常加中朝官号,参与朝政。又有楼船、材官、将屯、伏波等杂号将军,地位稍低,因事立名,临时设置,统兵征伐,事讫即罢。东汉略同。魏、晋、南朝、北魏、北齐唯领军将军、护军将军及其所领左右卫、骁骑、前后左右军将军等为专职武官,典掌禁军,各有职司,其余诸名号将军多为大臣、地方长官加官,虽亦领兵,并非专职统帅。西魏、北周实行府兵制,各级府兵组织的统帅亦带将军号。隋十二卫,唐十六卫、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左右神威诸禁卫军皆置,各冠以卫号、军号,协助大将军、上将军统领府兵、禁兵,从三品。十二军亦置。辽北面御帐官、皇族帐官、诸帐官、部族官、属国官、军官中皆置,参掌本部军队之政令。金代宫中置宿直将军,领亲军,掌宫城及出行禁卫;大宗正府下设诸宗室将军,分治宗室事务;泰和中发兵攻宋,曾临时设置平南诸名号将军,军还即罢。明代镇守边防的将领及率兵出征的总兵官得挂将军印。驻防总兵官,如云南总兵得称征南将军,两广称征蛮将军,辽东称征虏前将军,宣府称镇朔将军,甘肃称平羌将军,宁夏称征西将军,交趾称副将军,延绥称镇西将军等。出征总兵官,得挂平贼将军、平胡将军、平虏将军、征夷将军、讨贼将军、前将军、副将军等印,事毕纳印。清代临时派遣的军事统帅亦授将军名号,如靖逆将军、扬威将军等,颁给印信,事毕即罢,军队各归原建制,印信缴还皇史宬。②高级军政官员。汉代骠骑、车骑、卫、前后左右将军等重号将军于典领军队外,亦常参政。魏、晋、南北朝诸州郡长官加将军名号,可开军府,总领辖区军事民政。清代置将军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皆用满人,各冠以驻防地名,如江南将军、奉天将军、伊犁将军等。其驻防内地各省者掌驻防旗营军事及旗籍民事,驻防边疆地区如黑龙江、吉林、伊犁等处者则为辖区最高军政长官。初为正一品,乾隆三十三年(1768)改从一品。光绪九年(1883)、三十三年先后建新疆、奉天、吉林、黑龙江行省,原驻防将军遂罢,改置总督、巡抚。③名誉职衔。魏、晋、南北朝将军名号繁多,品秩不等,多用作诸王、大臣、地方长官加官荣衔,又有虎贲、积射、强弩等将军,充任侍卫,分司丹禁。北周诸将军列为勋官或戎号。隋初共设翊军、翊师、征东、征南、征西、征北、内军、镇军、抚军、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前军、后军、左军、右军、冠军、辅国、镇远、安远、建威、宁朔、宁远、振威、伏波、轻车、宣威、明威、威戎、讨寇、荡寇、荡难、殄寇、殄难、扫寇、扫难、旷野、横野、偏、裨等四十三号,自正六品至从九品,合称散号将军,以作加官,又有员外将军,大业三年(607)悉罢之。唐、宋有云麾、忠武、壮武、宣威、明威、定远、宁远、游击诸将军,分别为从三品上至从五品下武官散阶各号,用以代表武职官员的品阶;又有怀化、归德将军,以授内附之少数民族首领。唐府兵制消亡后,十六卫将军成为武官虚衔。宋因之,置为环卫官,从四品,无定员、无职掌,以宗室、闲散武官为之,亦作为武官赠典;辽因之。金、元武散官有广威、宣威、明威、信武、显武、宣武、武节、武德、武义、武略诸将军,金自正五品上至从六品上,元自正四品至从五品。明武官散阶有骠骑、金吾、龙虎、镇国、定国、奉国、昭勇、昭毅、昭武、怀远、定远、安远、明威、宣威、广威、宣武、显武、信武、武德、武节、武略、武毅诸将军,自正二品至从五品。清阶官有建威、振威、武显、武功诸将军,自正一品至从二品,用以封赠武职。④明清宗室爵号。明制,郡王诸子授镇国将军,孙授辅国将军,曾孙授奉国将军。清制,宗室封爵凡十四等,第十一至十四等为镇国、辅国、奉国、奉恩将军。③太平天国军中职官。位在指挥下,出征时总制以下皆听调遣。初员一百人,以炎、水、木、金、土系衔,分正副,如炎正将军、炎副将军等。定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后,又加从一至十的序数,如炎一正将军、炎一副将军等,依次类推。又有头卫提船将军一员,主管船舶;巡守将军十八员,分守天京九门。另有恩赏将军、职同将军等,无定员。天国后期,降为卑官。

猜你喜欢

  • 尚宫

    官名。隋开皇二年(582)始置,为宫廷女官,掌导引中宫,视从九品。炀帝改从五品,为尚宫局长官,二人。下设司正、司言、司簿、司闱四司。唐改正五品,并改司正为司记。宋太宗时置,主管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四

  • 右率府使

    官名。明初置,为太子东宫官。由勋旧大臣兼领,仅为虚职,不专掌辅导太子之事。洪武十五年(1382)以后不置。

  • 羽奴思

    1416或1417—1487明亦力八里(蒙兀儿斯坦)王。歪思长子。弟也先不花继位时,被迫离亦力八里,去撒马儿罕、伊朗等地。景泰年间返回亦力八里,活动于伊塞克湖附近和费尔干纳、阿克苏一带,自立为汗。天顺

  • 古史

    ①史书分类名目之一。见于《隋书·经籍志》。以编年为最古的史体,故列古史类以著录编年体史书。②书名。北宋苏辙撰。六十卷。辙依司马迁《史记》,参考诸书,上自伏羲、神农,下迄秦始皇,为七本纪、十六世家、三十

  • 女祧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负责守护先公先王配偶的庙祧。《周礼·春官·序官》:“女祧每庙二人。”

  • 和林格尔厅

    清政区。原为明玉林、云川二卫所在地,后为蒙古西土默特所据。清康熙中置驿站曰二十家子(蒙古语称和林格尔)。乾隆二十五年(1760)置厅,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

  • 廪辛

    又作冯辛、凭辛。商王。名先,祖甲之子。继祖甲即位。为旁系先王。甲骨文未见其庙号,康丁时卜辞称兄辛。

  • 宿卫统

    官名。北魏置。统带宿卫军士,负责宫廷守卫。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六品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

  • 台察

    官名别称。唐宋指御史台六察。明初沿称御史台。御史台废罢后,亦沿称都察院。

  • 三朝闻见录

    书名。清末朱孔彰撰。一卷。记清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文武大臣遗闻,凡六则。所录《冯翠亭(子材)宫保镇南关战事》记中法战争,《左文襄公遗集》未载的《左文襄(宗棠)与彭刚直(玉麟)书》之论中俄伊犁交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