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译长
官名。汉代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频繁,多置有译长,或分左、右。《汉书·西域传》载卑陆国有左、右译长各一人。
官名。汉代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频繁,多置有译长,或分左、右。《汉书·西域传》载卑陆国有左、右译长各一人。
?—1907清满洲正白旗人,爱新觉罗氏,字子斋。宗室。光绪元年(1875)参与监修普祥峪工程,后升该工程处监督。累迁至兵部右侍郎。十九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任兵部尚书,后调户部,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东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北)人,字伟公。年十六为郡小吏。光武帝巡狩汝南,召掾史试经,以能诵读,拜为守丞,因年少请去。后师事盖豫,受《古文尚书》。又举孝廉,拜郎中。撰《尚书杂记》三十二篇,四十万言。太
1742—1825清浙江太平(今温岭)人,字翰芳,号鹤泉。乾隆进士,官河南陟县知县,后改宁波府学教授。旋归主紫阳、崇文两书院讲席。从事著述不倦,所著《汉学谐声》用《说文》明古音,为乾嘉治声韵学者之一派
即“交收东三省条约”。
亦作尹佚。周人。文王、武王时大史。或疑与史佚为一人。著有《尹佚》二篇,已佚。
西汉置。治今山西永和县西南。属河东郡。东汉废。三国魏复置,属平阳郡。北魏太延二年(436)废。
元易州(今河北易县)人。彦晖之子。宪宗九年(1259),袭父职为易州等处管军把总。中统三年(1262),从征李璮。至元四年(1267),从元帅阿朮攻宋。十一年又从伯颜攻宋,有战功。后升管军千户,镇太平
一种捕鱼工具。传说庖牺氏已使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有发现,如形制大小各异,由石、陶、蚶壳制作之网坠、木浮标等。1958年陕西宝鸡市出土一件新石器时代仿独木舟烧制陶壶,两侧绘有鱼网状花纹,是当时人们乘船
地名。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七十里。以“匈奴种落相率保聚之地,因以为名”(《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晋书·苻生载记》:“姚襄率众万余,攻其平阳太守苻产于匈奴堡。苻柳救之,为襄所败,引还蒲阪,襄遂攻堡,克之
梵文Alayavijnana的音译。意译“藏识”或“无没识”。别称“种子识”、“异熟识”。佛教名词。意为含藏诸法种子而执持不失。为瑜伽行派和唯识宗所立“八识”中之第八识,认为其“体相虽多”,而略说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