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天传信记
书名。或称《开天传信录》。唐郑綮(棨)撰。一卷。作者主张“搜求遗逸,传于必信”,因以“传信”为书名。记叙玄宗开元、天宝间遗闻故事,凡三十二条。其中语涉神仙志怪者十四条,与郑处诲《明皇杂录》雷同者九条。惟仍有若干故实为后世沿用,亦间涉史迹。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本,附补遗六则。
书名。或称《开天传信录》。唐郑綮(棨)撰。一卷。作者主张“搜求遗逸,传于必信”,因以“传信”为书名。记叙玄宗开元、天宝间遗闻故事,凡三十二条。其中语涉神仙志怪者十四条,与郑处诲《明皇杂录》雷同者九条。惟仍有若干故实为后世沿用,亦间涉史迹。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本,附补遗六则。
官名。清代户关监督之一。顺治二年(1645)设,为九江榷关之主官。掌收盐茶竹木之船料及牲畜税。关署位于九江府城西郊。乾隆四年(1739),改由广饶九南道兼充。
本名利往桥。北宋庆历八年(1048)建,筑亭其上,名为垂虹,故又名垂虹桥。苏舜钦《诗》:“长桥跨空古未有,大亭压浪势亦豪。”俗因名长桥。在今江苏吴江市东吴淞江上。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人渡淮
即“蒲②”。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合京西南、北路置。为至道十五路之一。因在京师开封府之西,故名。初治许州(治今河南许昌市),熙宁初徙治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郑州市、许昌市、淮阳县以西,崤山、
即“怀仁可汗”。
亦名直辕犁。1972年甘肃武威磨咀子西汉墓出土有木犁模型。由犁梢、犁床、犁辕、犁箭等部件构成。犁辕长而直,犁箭是固定的,当为无犁箭向有活动犁箭发展的过渡形式。耕作时用二牛抬扛式,回头转弯不便,耕地深浅
一作非牙喀、飞牙喀。清代对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土著民族的他称。自称尼夫赫,即人的意思。金称吉里迷,元称帖烈灭,明称乞烈迷。以渔猎为主,男女俱衣犬皮。夏日以鱼皮为衣,清政府对黑龙江下游费雅喀人设乡长、姓长
孔子用语。指认识天命。《论语·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为政》:“五十而知天命。”认定人生的穷达荣辱,生死祸福,均受天命支配,而唯有道德高尚、阅历丰富之人,才能认识天命。
地名。一名威平洞(《读史方舆纪要》)、清溪洞(《宋史·韩世忠传》)。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北威坪。北宋宣和二年(1120),方腊据此起义,连克州郡;明年,韩世忠追击至此,方腊被擒。起义失败。
1619—1679明末清初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字鄮山(亦作茂三、茂山),号躄堂。明诸生。明亡后,为僧,旋以母在返俗。康熙时拒荐博学鸿词科。善诗,工书画。书法欧阳询、褚遂良;画枯木竹石,自抒胸臆,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