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照
清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区)人,字得天,号泾南,自号天瓶居士。康熙进士。雍正十一年(1733)授左都御史,署刑部尚书。十三年,贵州苗民事起,擢抚定苗疆大臣,入黔办理苗疆事务,否定“改土归流”政策,首倡弃地之议。后因旷日无功,罢黜下狱。乾隆二年(1737),复起内阁学士、南书房行走。七年进刑部尚书。十年,奔父丧,卒于途。以书法知名,著有《天瓶斋书画题跋》;兼善音律,升平署宫廷大戏剧本多出其手。
张煦手迹
清江苏娄县(今上海松江区)人,字得天,号泾南,自号天瓶居士。康熙进士。雍正十一年(1733)授左都御史,署刑部尚书。十三年,贵州苗民事起,擢抚定苗疆大臣,入黔办理苗疆事务,否定“改土归流”政策,首倡弃地之议。后因旷日无功,罢黜下狱。乾隆二年(1737),复起内阁学士、南书房行走。七年进刑部尚书。十年,奔父丧,卒于途。以书法知名,著有《天瓶斋书画题跋》;兼善音律,升平署宫廷大戏剧本多出其手。
张煦手迹
十六国时期后凉吕光所置。治浇河城(今青海黄河南岸贵德县境)。西魏移置黄河北岸今化隆西,北周还治河南故城。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改廓州为浇河郡。治河津(今贵德县)。辖境约当今贵德、同仁及甘肃夏河等县一带
1194—1271金涿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字汉臣。金末募兵守乡里,后受任总管陕西东路兵马,守宿州。元太宗十年(1238),降蒙古,为东路都总帅,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宪宗、世祖时,历任归德府总
战国秦蜀地之水利工程。《史记·河渠书》:战国时秦蜀守李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碓”,《汉书·沟洫志》作“”,典籍或又作“堆”。离碓所在,素有二说:(1)即今四川都江
元至元二十年(1283)升顺庆府置。治南充县(今南充市北,明移今市)。属陕西四川行省,二十三年属四川行省。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充、西充、岳池、广安、蓬安、邻水、大竹、渠县、营山、仪陇等市、县地。明洪武中又
即今陕西商州市西北牧护关。因临峣山得名。为关中平原通往南阳盆地的交通要隘。秦二世三年(前207)刘邦进军关中被阻于此,遂绕关逾蒉山,破秦军于蓝田县南。北周武成元年(559)移置青泥故城(今陕西蓝田县)
指天地。《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国语·周语》:“百官轨仪。”韦昭注:“仪,法也。”“仪”即法象。“法象莫大乎天地”(《易·系辞上》)。故称天地为“两仪”。或说“两仪”是指阴阳。《太极
书名。即《再述奇》。
即“西魏废帝”。
外商企业。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英商创办于广州黄埔。专事修理船舶。咸丰十年(1860)后有船坞四座。
1825—1893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星叔,又字吉珊。同治进士。咸丰初由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后充军机章京。累迁鸿胪寺少卿。同治十一年(1872)纂辑《剿平粤匪方略》。光绪四年(1878)授太常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