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
①(?—前40)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字子游。张骞之孙。有俊才。元帝初元三年(前46)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大见信任。因权臣石显及外戚许、史等谮毁,左迁为槐里令。永光四年(前40),任太中大夫、给事中。复为石显诬陷,自杀于公车。②(?—210)东汉末敦煌(治今甘肃敦煌西南)人,字叔威。随父移居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建安初,为华阴郡吏,以父在河西有威名,补为武威太守。与雍州刺史邯郸商不睦,建安十四年(209),袭杀商。次年,为将军韩遂所攻,自焚死。
①(?—前40)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字子游。张骞之孙。有俊才。元帝初元三年(前46)为光禄大夫、给事中,大见信任。因权臣石显及外戚许、史等谮毁,左迁为槐里令。永光四年(前40),任太中大夫、给事中。复为石显诬陷,自杀于公车。②(?—210)东汉末敦煌(治今甘肃敦煌西南)人,字叔威。随父移居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建安初,为华阴郡吏,以父在河西有威名,补为武威太守。与雍州刺史邯郸商不睦,建安十四年(209),袭杀商。次年,为将军韩遂所攻,自焚死。
南朝梁置。以境内泷水为名。治泷水县(今广东罗定市东南)。大业三年(607)改为永熙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泷州。辖境相当今罗定市地。属岭南道。北宋属广南东路。治平元年(1064)省入康州。
555—604隋安定乌氏(今甘肃泾川东北)人,字玄虑,一作玄宪。初仕北周,为仓曹参军。入隋,为兵部侍郎。开皇中,历比部、刑部侍郎、治书侍御史、尚书左右丞等,有能名。后为并州总管司马。炀帝即位,并州总管
?—124东汉时南匈奴单于。名檀。胡邪尸逐侯鞮单于之子。永元十年(98)亭独尸逐侯鞮单于死后,继单于位。连年兴兵击北匈奴。北单于困迫,遣使向东汉王朝贡献,请求和亲。永初三年(109),乘关中水涝,起兵
①官署名。(1)三国魏置,尚书台诸郎曹之一,掌水道工程舟楫桥梁之政令,以水部郎为长官。西晋及东晋初沿置,东晋中省。南朝复置,隶都官尚书,仍以郎(郎中)为长官,资深者称侍郎。北魏、北齐亦隶都官尚书。隋代
西汉初鲁(治今山东曲阜)人。以任侠闻,家无余财,而专趋人之急。曾脱季布于危难,及布尊贵,终身不见。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
前16—后62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字周公。世代仕宦河西。新莽末曾随太师王邑镇压绿林、赤眉农民起义,拜波水将军。后归降更始,任张掖属国都尉。更始败,又联合酒泉、金城、张掖、敦煌、武威五郡
官署名。唐武德四年(621)始置,掌祆教事务,隶礼部祠部司。后在两京(长安与东都洛阳)分设,长官萨宝,另有祆正、祆祝、率府、府史等员。
书名。又名《清朝续文献通考》或《清续文献通考》。近人刘锦藻编撰。上继乾隆年间修成的《皇朝文献通考》,故名。为清中后期行政制度、社会经济制度及科技文化教育、军事制度的资料汇编。体例基本依《清朝文献通考》
?—688唐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遍涉“六经”,尤精《史记》,博学知名于江淮。举明经,历秘书正字、弘文馆直学士。因不得志,弃官归。光宅元年(684),徐敬业于扬州起兵,率乡人数百拒之,以功擢朝散大
见“三卿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