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夔
元末明初天台(今属浙江)人,字大章。元末任福建建宁府儒学教授。明洪武二年(1369)奉诏纂修礼书,次年《大明集礼》成,王祎荐续修《元史》,以足疾为辞乞归。六年,授杭州儒学教授,兼编纂《大明日历》,书成,辞翰林院授官,回杭州旧任。工文词,博雅通经,兼擅史学,著有《始丰稿》,其中《织工对》为研究元末明初杭州丝织业雇佣劳动的重要资料。
元末明初天台(今属浙江)人,字大章。元末任福建建宁府儒学教授。明洪武二年(1369)奉诏纂修礼书,次年《大明集礼》成,王祎荐续修《元史》,以足疾为辞乞归。六年,授杭州儒学教授,兼编纂《大明日历》,书成,辞翰林院授官,回杭州旧任。工文词,博雅通经,兼擅史学,著有《始丰稿》,其中《织工对》为研究元末明初杭州丝织业雇佣劳动的重要资料。
唐代南诏(今云南)地区指耕种官田的农业奴隶。无人身自由,人身依附于官家。樊绰《蛮书》卷七:“每耕田,一佃人前牵牛,一佃人持按犁辕,一佃人秉耒”,且有城镇长官派差监守催促之。所获粮食,按佃人家口数目分给
官名。(1)经略使之简称。(2)明置,为朝中派出总制一方军务的重臣,称经略某地或某军务,后渐成官名。始于永乐十年(1413)侍讲杨荣经略甘肃。多以尚书、侍郎、都御史等官出任,权力极大。清初曾沿置,中叶
清江苏松江(今属上海)人,字莼洲,一字涟水。康熙时,著《九章录要》十二卷。是书根据所见诸书,芟其繁谬,补其缺遗,因袭九章之术,杂以今法而写成。
西周、春秋群舒之一。偃姓。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春秋》僖公三年(前657):“徐人取舒。”《左传》文公十二年(前615):“群舒叛楚。夏,子孔执舒子平及宗子。”遂属楚。西汉置舒县。参见“群舒”。
①古代钱币的名称之一。常冠以年号、朝代等,铸于币面。唐武德时铸开元通宝钱,俗又读作开通元宝。肃宗乾元元年(758)史思明在洛阳铸“得一元宝”钱,系正式以“元宝”名钱之始。此后,唐代宗时铸“大历元宝”,
?—481亦作什寅、拾夤等。南北朝时吐谷浑王。树洛干子。北魏承平元年(452)继立,居伏罗川(今青海贵德西南),始有城居,信奉佛教。北魏曾两次遣军深入其境,掠取牲畜,收其秋稼,遂请降,遣子费斗斤为质,
一称历山。在今山东济南市南郊。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故名。相传舜耕稼于此,又称舜耕山。山崖多北魏及隋唐石刻佛像。有龙泉洞、观音堂等名胜古迹。
?—1217金绛州(治今山西新绛)人,本名询谊,避宣宗讳改。字经甫,一字仲经。保大军节度使梁襄之子。泰和进士。累迁咸平路宣抚司经历官。贞祐初,察觉咸平宣抚使蒲鲜万奴有异心,反对弃咸平(今辽宁开原北)徙
见“谪”。
书名。清曹大观撰。抄本,收入《蛮氛汇编》。记咸丰七年(1857)石达开率部离京由赣入闽攻克汀州经过,涉及石达开部官制、军制、军服、旗帜样式以及在闽所实施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