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谕使
官名。南宋建炎元年(1127),始设京城抚谕使,后遣使抚谕诸路,如不以使名,即称抚谕官。抚谕使于一路或数路宣扬朝廷意旨,安慰存问,按察官吏,采访民间利病。其官署称抚谕使司或称抚谕司。不常置。
官名。南宋建炎元年(1127),始设京城抚谕使,后遣使抚谕诸路,如不以使名,即称抚谕官。抚谕使于一路或数路宣扬朝廷意旨,安慰存问,按察官吏,采访民间利病。其官署称抚谕使司或称抚谕司。不常置。
见“从(2)”。
1196—1262南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字毅夫,号履斋。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历官江东安抚留守、淮东总领、兵部尚书、浙东安抚使。淳祐七年(1247)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淳祐十一年与
见“邛部长官司”。
地基下沉。《宋书·五行志》一:“晋武帝太康五年(284)五月,宣帝庙地陷梁折。八年正月,太庙殿又陷,改作庙,筑基及泉,其年九月,遂更营新庙,远致名材,杂以铜柱。陈勰为匠,作者六万人。十年四月乃成。十一
官名。隋开皇二年(582)始置,为宫廷女官,视从九品,掌宫廷膳事。炀帝置为尚食局长官,二人,从五品。唐沿置,改正五品。宋、金沿置。明洪武五年(1372)定置一人,正六品。十七年,改正五品。二十七年,改
1680—1733清福建漳浦苌溪(今赤岭)人,字玉霖,别字任庵,号鹿洲。畲族。蓝廷珍从弟。贡生。康熙六十年(1721)尝佐蓝廷珍击朱一贵于台湾,来往文书皆出其手,对台湾的政事多所建议。又预言台湾将有日
?—约213东汉末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字元代。孙策入郡,署为门下贼曹。从策击山阴黄龙罗、周勃等武装,还拜别部司马,迁扬武都尉。后辅孙权,与凌统等平鄱阳彭虎,拜威越校尉,迁偏将军。建安十三年(208
北宋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字仲修。第进士。著《礼檀弓义》,为王安石、吕惠卿所称,补国子直讲、太常博士。年未五十即致仕。元符初,命其复职,累官起居舍人。以论救邹浩,贬监郴州酒。徽宗立,召为国子祭酒、起居
学校名。亦称台湾西学堂。清光绪十三年(1887)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北设立。仿照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章程,聘英人布茂林为教习,派汉教习二人;招收年轻质美之士二十余人入馆肄业。课程有英国语言文字、汉文
北宋熙宁间实行方田均税法以后的土地册子。按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丈量土地,并其地形、土壤,加以登记,然后据土地肥瘠分五等确定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