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什库
满语催促人之意,汉译领催。官名。管理佐领内的文书、饷糈庶务。又有分得拨什库,汉译骁骑校,为佐领的副手。村领催职掌一村的生产、户口、婚丧、诉讼诸事,并协助管理本佐领的事务。
满语催促人之意,汉译领催。官名。管理佐领内的文书、饷糈庶务。又有分得拨什库,汉译骁骑校,为佐领的副手。村领催职掌一村的生产、户口、婚丧、诉讼诸事,并协助管理本佐领的事务。
历(歷)书名。英国呤唎著。原名《太平天国——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包括作者亲身经历的叙述》(Ti Ping Tien Kwoh:the history ofthe Ti Ping Revolution,
在今陕西蓝田县西灞、浐二水之间。南连秦岭,北至灞岸,东西四十里,南北十五里。相传周平王时有白鹿出此原而得名。原上有西汉文帝霸陵,亦称霸陵原。《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十年(354)桓温伐秦,“将军桓冲又败
后(後)即“李存勗”。
又称无盐君。战国时齐国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南)人。齐宣王之后。史传其貌极丑,年四十未嫁。自请见齐宣王,陈说齐外有秦、楚强敌,内聚奸臣,贤者隐退,邪伪当朝,谏其励精图治。被宣王纳为后,拜无盐君。宣王于是拆
?—1863清湖北人。太平天国进士。咸丰五年(1855)封将军。原隶石达开部。七年随石出走,封为精忠大柱国,转战于浙、闽、赣、湘、桂。十年为孝天豫,在广西与童容海、吉庆元等率部离开石达开。次年至江西抚
即“少尹(3)”。
西汉置。以删丹山(即焉支山)为名。治今甘肃山丹县。属张掖郡。东汉兴平二年(195)属西郡。北魏改名山丹县,隋大业初复旧名。仍属张掖郡。唐属甘州。安史乱后地入吐蕃。唐末为张义潮所取,后又为回鹘所据,北宋
见“广文馆”。
南朝梁置。治取虑城(今安徽灵璧县东北)。东魏武定六年(548)改为睢州。《资治通鉴》:梁太清元年(547),东魏慕容绍宗“引步骑万人攻(梁)潼州刺史郭凤营”,即此。
书名。四十六卷。清高宗敕撰。本书认为契丹语以索伦语为本语,而索伦语同于满语,故对《辽史》、《金史》上的专名,标注满文及汉文反切注音,并释义。《元史》则标注蒙文并音义。三史专名语解,并无实据,多出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