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珠林寺
汉译成熟解脱洲。在西藏扎囊雅鲁藏布江南岸。十七世纪中叶,由宁玛派僧人居美多吉兴建。寺僧主要传布“伏藏”,即发掘出土的佛教经典中的“南藏”,注重藏族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并以擅长藏文书法著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以信奉格鲁派作标榜的蒙古准噶尔部侵扰西藏,借口教派不同,严重地破坏了寺院建筑。后颇罗鼐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期间又资助重修。寺主以父子(或翁婿)相承。
汉译成熟解脱洲。在西藏扎囊雅鲁藏布江南岸。十七世纪中叶,由宁玛派僧人居美多吉兴建。寺僧主要传布“伏藏”,即发掘出土的佛教经典中的“南藏”,注重藏族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学习,并以擅长藏文书法著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以信奉格鲁派作标榜的蒙古准噶尔部侵扰西藏,借口教派不同,严重地破坏了寺院建筑。后颇罗鼐执掌西藏地方政权期间又资助重修。寺主以父子(或翁婿)相承。
即“督邮”。
水渠名。在唐关内道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东南十五里。开元四年(716),陕州刺史姜师度疏故渠而成,引小敷谷水,支分溉田。又立堤以捍水害。罗孔道 见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宋代罗孔道在今广西右江之外。明洪
春秋宋地。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北。《左传》庄公十二年(前682):“宋万弑(宋)闵公于蒙泽。”《水经·获水注》:获水“东南流径于蒙泽。”宋以后堙废。
古国名。又称典孙、典逊、典游。故地通常以为在马来半岛北部,地跨东西两岸,中心在今缅甸丹那沙林。崇信佛教。有五小王,并羁属扶南。东通中国,西通印度和西亚,其市东西交会,日有万余人,珍物宝货,无所不有。为
书名。清潘世恩撰。八卷。分荣遇、述德、循陔、思源、掌故、文衡、管闻、易名八目,记其仕途升迁、座师知遇等。其中有关清代会试、殿试,内阁学士的出身、简授,满汉员额的变迁,内务府六大臣和翰林八科的选除规定,
①即“负瑕”。②春秋卫地。在今河南濮阳市东南。《礼记·檀弓》:“曾子吊于负夏”;“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皆即此。北魏郦道元以为即鲁瑕丘邑(见《水经·泗水注
藏语音译,意为秘书处。西藏地方政府噶厦所属僧官机构。设仲译钦波(大秘书)四名,均为四品僧官。主管全藏(班禅系统除外)宗教事务,掌管和办理达赖的印信、文书,负责僧官的培养、任免和调遣。对噶厦工作有监督权
官名。十六国前秦苻登置。以尚书苻硕兼任,戍平凉,以对抗后秦姚苌。
杂志名。清光绪二十七年三月(1901.4)在上海创刊。旬刊。有光纸铅印。初由英商吕塞尔经营,半年后为中国人编辑,以通达民隐,宣导政事,增益见闻,开通民智为主旨。撷中外各报新闻、论说之菁华,搜集成册,以
佛教名词。佛教以“不二”为领悟佛道的一种门径,故名。所谓“不二”,是要泯灭世界上的一切差别,或超越这些差别,才能达到佛教“真理”。如“世间”与“出世间”不二,“色”与“色空”不二,要求对一切事物不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