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祭酒
官名。东汉末置,郡府属官,掌教授生徒,不常设。三国魏沿置。东晋大将军府曾置。南朝省置无常。
官名。东汉末置,郡府属官,掌教授生徒,不常设。三国魏沿置。东晋大将军府曾置。南朝省置无常。
湖塘茭蒲(葑)丛生,岁久,根为水冲荡,不复与土相连,遂浮水面,相连数十丈,厚数尺,无地人种植其上,多有收获,谓之葑田。或用竹木捆扎成架,以葑泥铺其上,浮系江湖水面,随水上下而无旱涝,用以种植,亦称葑田
亦称貲虏、阿柴虏。匈奴奴婢的称呼。东汉初,匈奴衰,其人数千户,包括大胡(指西域人)、丁令、羌自漠北逃至河西走廊一带,继续“畜牧逐水草”,并常抄掠凉州。后部落人口多至数万。西晋时,复被来自西拉木伦河流域
即“宁喜”。
①宋代兵符。仁宗时制木契,作为各路主将领诸州、军、城、寨的发兵凭信。以鱼形图案作为两个半契的勘合,还须附以文件,方有发兵效用。②又称打木格。旧时瑶族采用的刻木记事方法。瑶族无文字,遇诉讼、借贷、买卖、
?—1232金契丹人。少从军,自千户迁至都统。哀宗为太子时选充亲卫军总领。拥哀宗即位有功,权枢密院事,军国大事多从参决。与蒙古军战于河南、陕西,以参知政事行省事于閺乡。正大九年(1232)正月,兵溃于
后(後)清代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与乌加河之间的八条大型引黄灌渠。自西而东是:缠金渠(后改名永济渠),道光五年(1825)建,渠长一百六十里,有六大支渠,平水年可灌田三千顷;刚目渠(后改名刚济渠),咸丰
元皇庆元年(1312)改和林路总管府置。治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后杭爱省厄尔得尼召北哈尔和林。属岭北等处行中书省。辖境相当于今蒙古国中部地区。
①(?—485)北魏代(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鲜卑族。善骑射,迁下大夫。太武帝讨山胡白龙时,遭伏击堕马,他以身捍卫,获免。帝壮之,赐户二十。文成帝初,赐爵阜城侯,加冠军将军。出为幽州刺史,以贪暴遭杖
今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唐僧怀仁以二十余年工夫搜选王羲之字迹,集成《圣教序》,由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字。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六字不等。笔划顿挫流畅,体势精密优美,上下前后呼应连贯,故被称为唐代法书
民间对各种主要古代冷兵器的统称。原指使用各种兵器之技能,故亦称十八般武艺;又因多以所使用的兵器为名,故以此称。南宋华岳《翠微北征录》云:“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究竟有哪十八种兵器,说法颇多。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