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四书院
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四书院。东林主持者为顾宪成、高攀龙,江右主持者为邹元标、刘一燝,关中主持者为孙慎行、冯从吾,徽州主持者为余懋衡、郑三俊、毕茂良。天启五年(1626)八月,阉党张讷上疏参劾,奉诏俱行拆毁,变价助工。时顾、高、邹已先卒,孙慎行、冯从吾、余懋衡俱削职为民,郑三俊、毕茂良令闲住。四书院因得知名于世。
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四书院。东林主持者为顾宪成、高攀龙,江右主持者为邹元标、刘一燝,关中主持者为孙慎行、冯从吾,徽州主持者为余懋衡、郑三俊、毕茂良。天启五年(1626)八月,阉党张讷上疏参劾,奉诏俱行拆毁,变价助工。时顾、高、邹已先卒,孙慎行、冯从吾、余懋衡俱削职为民,郑三俊、毕茂良令闲住。四书院因得知名于世。
官名。署之次官。秦汉至南北朝为署令或署长副职泛称,品秩高低不等。隋、唐、五代之九寺、少府、将作、都水、长秋诸监、太子三寺下属各署均设,为署之次官。分为上、中、下三等。隋代上署丞正九品,中署丞从九品上,
约1875—1945湖北夏口(今武汉)人,名人祥,以字行。成年后加入天主教,习英语、法语。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起,任法商立兴洋行、东方汇理洋行买办。后自设阜昌钱庄,并投资汉口普润毛革厂、江西铜矿
官名。将军名号。三国魏置(一说始置于西晋,山涛为冀州刺史时,加此)。魏、晋皆五品。十六国后赵、西凉亦置。南朝宋五品,梁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三班,普通六年(525)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
又称故义、义旧、义附。魏、晋、南朝时一种依附人户,略同于部曲。时豪强贵族常以乡里故旧等关系,召募百姓服役,谓之义故。参见“门生义故”。
俗称符。道教的法术之一。由一些笔划弯曲、似字非字的图形组成,用朱砂或墨书写,又称“丹书”、“墨箓”等。认为此系天神的文字,用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古代帝王有亲至道坛受符箓事;东汉张陵、张角曾以此为人“
北宋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字行老。熙宁六年(1073)进士第一,授大理评事,充国子监修撰、经义局检讨。次年王安石罢相,出知江宁府,奏以中等随行。元丰初,官太常寺丞,坐受太学生贿赂,追官勒停。元祐间历
?—156东汉人。桓帝永兴二年(154),与东郭窦率众三万人于泰山(治今山东泰安)东北、琅邪(今山东临沂北)起义。破郡县,自建年号,转战青、兖、徐三州,屡败官军。永寿二年(156)为中郎将段颎所败,阵
古指人伦等次。《书·舜典》:“五品不逊。”孔颖达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
明代盐场之一。分布于渤海湾、莱州湾、胶州湾沿海一带。洪武二年(1369)设山东都转运盐使司于济南府城。辖分司二,批验所一,盐场、盐课司各十九。岁办灶课十四万三千三百余引。弘治时改办小引,引额倍之。万历
在今广东潮阳市东南海门镇。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倭寇自磊口登陆攻海门所,官军击败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