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迥
北宋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徙居彭门(今四川彭州北),字明远。太平兴国进士,累迁太常丞。真宗即位,擢右正言、直史馆,后历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翰林学士承旨、工部尚书等。通释老与儒学经传,在真宗封泰山、祀汾阴时,他详定仪注,书草诏令。仁宗朝迁礼部尚书,以老致仕。著有《法藏碎金录》等。
北宋澶州清丰(今属河南)人,徙居彭门(今四川彭州北),字明远。太平兴国进士,累迁太常丞。真宗即位,擢右正言、直史馆,后历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审官院、翰林学士承旨、工部尚书等。通释老与儒学经传,在真宗封泰山、祀汾阴时,他详定仪注,书草诏令。仁宗朝迁礼部尚书,以老致仕。著有《法藏碎金录》等。
官署名。元天历元年(1328),建大兴龙普明寺于海南,置规运提点所,秩正四品,设官六员。二年,拨隶隆祥总管府。三年,改为都司,仍正四品。掌营造出纳钱粮之事。置达鲁花赤、司令、大使、副使各一员。
见“北极星”。
书名。清斌椿撰。斌椿汉军正白旗人,能诗文,关心时事。同治三年(1864)在总税务司办文案,始接触洋务。同治五年以周甲之年奉命率同文馆学生张德彝、凤仪、彦慧出游欧洲。正月出发,十月回到京师,间历意、英、
又译也黑迷失。元畏兀儿人。初充世祖宿卫。至元九年(1272)、十二年,两度出使海外。十八年,授荆湖占城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一年,使僧迦剌国(今斯里兰卡),还,复从攻占城。二十四年,使马八儿国(在今印度半
即“后秦”。
约929—约971亦作让王。即钱倧。五代时吴越国君。公元947年在位。文穆王钱元瓘第七子,字隆道,初名宏倧。兄佐死继立,虑掌兵者难制,以礼法绳下,宿将旧勋皆不优待。乾祐元年(948)初,统军使胡进思发
?—1644明苏州常熟(今属江苏)人,字益吾。万历进士。授知县,擢御史。天启五年(1625)忤魏党削籍。崇祯时任都御史,巡抚河南。十七年(1644)任工部尚书。李自成克北京,遂逃归,不久病死。
清代官服之一。其长及股,其袖端平,对襟,罩于袍外,俗称外套。官员穿戴,有朝褂、行褂、常服褂之别。颜色多为石青、绀色(即黑里透红),乾隆中尚玫瑰紫,嘉庆以后尚泥金、浅灰色。所用布料按季节更换,或布、绸,
医官散官名。金置。从四品上。
云南境内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属黄教,初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原属西藏地方政府,雍正六年(1728)改归清廷直接管辖。最盛时有喇嘛二千余人。寺庙组织及制度略同西藏,内分八个“康参”。建国前是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