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法
《商君书》篇名。记述商鞅与甘龙、杜挚关于变法的辩论。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认为如能强国利民,可以“不法其故”,“不循其礼”。并以“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为历史根据,反驳“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守旧观点,从而促使秦孝公决定变法图强。篇中所述变法思想,后为韩非继承发展,对后世影响甚深。
《商君书》篇名。记述商鞅与甘龙、杜挚关于变法的辩论。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认为如能强国利民,可以“不法其故”,“不循其礼”。并以“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为历史根据,反驳“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守旧观点,从而促使秦孝公决定变法图强。篇中所述变法思想,后为韩非继承发展,对后世影响甚深。
即“历代帝王图”。
①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滨。有东西两台。东台传为东汉严子陵隐居垂钓处,西台是宋末谢翱哭文天祥处。宋范仲淹建严祠于台下,下临七里泷峡谷,登山俯瞰,景色秀丽。②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磻溪上。相传为周姜子牙钓台。③
书名。明宋应昌撰。十四卷,附二卷。汇集作者经略备倭军务期间及事后之奏疏、函札等。刊有沿海四镇及朝鲜图说,记述详实。对万历时抗倭史实及明廷内部和战之争均有记载,极有参考价值。
?—313十六国时匈奴左部人,居太原兹氏(今山西汾阳东南)。西晋惠帝时,外戚杨骏辅政,欲辟为司马,不受。汉主刘渊倚为左右手,刘聪拜为中军大将军。曾以聪游猎无度,谏之,几被杀。寻进骠骑将军、定襄郡公、太
清代海塘形式之一。用条石纵横叠砌,外形似鱼鳞状的重型海塘。黄光升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在浙江海盐修筑海塘时首创。塘基部分采用五纵五横的砌石方法,称“鱼鳞塘”。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浙江巡抚朱
1813—1883清江苏无锡人,字澹如。道光二十六年(1846)副贡生,后连试不第。佐山东、安徽诸学使考校。援例授浙江同知,由同知积官至候补道,加盐运使衔,后两署盐运使,一署金衢严道。以疾归。著有《平
?—1304元祁州蒲阴(今河北安国)人,字仲武。宪宗初,袭父职为千户,驻军三汉口,防御宋军。宪宗五年(1255),为左副元帅,兼领顺天路。中统年间任开元府路女真水达达等处宣抚使等职。至元二年(1265
官名。北宋政和三年(1113),改宣德郎置,为从八品文臣寄禄阶官。
官名。始见于辽,设于行军都统所。金代初年,大将主方面之任,朝廷往往派官为监战督战。金代后期,金都迁汴(今河南开封),近侍之权甚重,既委以指挥权于统帅,又差一奉御官在军中,号为监战,将帅每临机应变,常受
本通州滨海之沙洲。五代吴置崇明镇,属海门县。南宋嘉定间置盐场,其后民居繁庶。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崇明州,属扬州府。治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响眮镇附近。至正七年(1347)因风涛荡激,将侵州治,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