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和
清云南昭通牛皮寨(在今大关县境)人,绰号李短鞑。贫农出身。咸丰九年(1859)与蓝朝鼎、蓝朝柱在家乡起义抗清,以“不交租,不纳粮”、“打富济贫”为口号,被推为“顺天王”。旋从云南攻入四川,攻克犍为、自贡盐场,队伍壮大到十余万人。十年活动地区扩大到四十余州县,全军人数超过三十万人。建立铁山根据地,遣蓝朝鼎、蓝朝柱出征川北。同治元年(1862)四川总督骆秉章集中兵力镇压,引水淹灌,他突围失败,受伤被俘,就义于成都。
清云南昭通牛皮寨(在今大关县境)人,绰号李短鞑。贫农出身。咸丰九年(1859)与蓝朝鼎、蓝朝柱在家乡起义抗清,以“不交租,不纳粮”、“打富济贫”为口号,被推为“顺天王”。旋从云南攻入四川,攻克犍为、自贡盐场,队伍壮大到十余万人。十年活动地区扩大到四十余州县,全军人数超过三十万人。建立铁山根据地,遣蓝朝鼎、蓝朝柱出征川北。同治元年(1862)四川总督骆秉章集中兵力镇压,引水淹灌,他突围失败,受伤被俘,就义于成都。
即今内蒙古英金河支流锡泊河。《辽史·天祚帝纪》:天庆七年(1117)以金人连下东京、春州、泰州,天祚帝“自燕至阴凉河,置怨军八营”,即此。
档案名称。清代军机处的档册。清制:地方官员三年考绩称为“大计”,得“才守俱优”考语者,举荐为“卓异”,引见候旨升用。该档所载咸丰七年(1857)各旗卓异人员衔名和履历,均为满文。已经任用者,用汉文注明
官名。又称舆尉。春秋晋置,大夫爵。晋国军制,上、中、下三军皆设军尉,掌供将、佐的驾车御官及训练士卒。
即“杨沃衍”。
即“龙门山②”。
元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改婺州路为宁越府,二十年改为金华府。治金华县(今市),属浙江布政使司。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等市县地。清属浙江省。顺治间,周钦贵等曾数次起
官署名。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置。掌审查京城刑狱。凡御史台、开封府等所判徒刑以上案件,皆须及时申报该司,如发现审理不当或积压者,据其情节驳奏。设纠察在京刑狱官,以两制以上充任。元丰三年(1080
在今辽宁开原市、西丰县境清河流域,明末扈伦四部之一哈达部居此。
1242—1295元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字仲礼,号东庵。幼家贫,钻研理学,被荐为中山教授,改任禹城主簿,召为国子博士,升太常丞。元贞元年(1295)拜监察御史,时京师地震,上疏指责朝政,辞职归乡,悉
清四川丹棱人,字槃泉。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任兵部主事,后官同知。著有《蜀碧》、《丹溪遗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