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默
北宋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一说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字师雄。熙宁末(1077)特奏名,为新淦尉。师事石介,介赠以《三豪诗》,以为默豪于歌,而与石延年、欧阳修并称。为诗狂怪,且多不合律,后人称为“杜撰”。
北宋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一说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字师雄。熙宁末(1077)特奏名,为新淦尉。师事石介,介赠以《三豪诗》,以为默豪于歌,而与石延年、欧阳修并称。为诗狂怪,且多不合律,后人称为“杜撰”。
①学校名。历代私人创办的学校。西周以前,学在官府。春秋时期,国学和乡校日渐衰落,私人办学之风兴起。儒、墨、名、法、纵横、阴阳各家学派都有不少人聚徒讲学,学生多的达数千人。战国时,私学大盛,促进了百家争
户籍用语。凡一户中只有男丁一人,此男丁即为单丁,这样的人户即为单丁户。晋代已有此称。凡单丁或单丁户,历代政府大多在徭役上有所减轻。《晋书·王敦传》:“其单丁在军,无有兼重者,皆遣归家。”《南齐书·武帝
唐代蕃商运到货物,由官府派员优先为宫廷选购奢侈品,按质付价,称收市。《唐会要·少府监》显庆六年(661)诏:“南中有诸国舶,宜令所司,每年四月以前,预支应须市物,委本道长史,舶到十日内,依数交付价值市
又译脱儿豁察儿、脱鲁忽察儿。明代蒙古兀良合部人。世居多延温都儿(即朵颜山)、溯木连(绰儿河)一带。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太祖设置兀良合三卫,授朵颜卫指挥同知。永乐二年(1404)赴明朝贡,升左军
北周保定五年(565)于汉资中县城置,治今四川资中县。属资中郡。隋为资阳郡治。唐为资州治。元废。
书名。又名《颍滨遗言》。一卷。宋苏籀撰。籀字仲滋,为辙之孙,十余岁时曾侍苏辙于颍昌,此书即追记其祖父之言,以示子孙。因辙有文集名《栾城集》,故名。
1757—1827清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字玉粲,号瑟庵。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元年(1796)入值上书房。曾督安徽、江西学政,力戒摹拟剽窃习气,士风为之一变。后以学问渊博,充翰林院掌院学士、上
?—355十六国时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氐族。前秦主苻健兄子。初任扬武将军。与苻健分道率兵入关攻长安。自蒲津(在今山西永济西蒲州)西渡河,三辅郡县堡壁皆降。晋永和七年(351)健即秦天王位,以
云南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1972—1973年进行过两次发掘,共发现长方形木结构房屋遗迹、成人的土坑墓葬及儿童的瓮棺墓。出土石器有石斧、双孔半月形石刀、砺石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用泥条盘筑法。器形多为
书名。清袁昶撰。九卷。袁昶留心时务,书中《议复寄谕事件条陈》,于练兵、理财、开矿、洋务及改官制、兴学堂各项,均详加剖陈,颇为时重。其余文字涉及中外交涉者颇多,可备参考。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