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总制
官名。又称正总权。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政府设。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改原总兵为正总制,副总兵则改副总制,其职掌仍因袭明朝。
官名。又称正总权。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政府设。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改原总兵为正总制,副总兵则改副总制,其职掌仍因袭明朝。
官署名。宋代置,掌抽算竹木、蒲苇,制造帘箔,以供内外之用。隶将作监。设监官二人,以京朝官充任。
篇名。记有夏启淫佚康乐之事,见《墨子·非乐下》。一说即启子五观。
官名。汉武帝初置,为北军八校尉之一。秩二千石,有丞、司马。《汉书·百官公卿表》:“虎贲校尉掌轻车。”戍卫京师,兼任征伐。东汉省并射声校尉。
1234—1290元北京路(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人,字天表。张庭珍弟。初任宪宗宿卫,从攻四川。世祖中统二年(1261),参议青居(今四川南充南)元帅府事。筑城虎啸山,抗拒宋军。至元七年(1270)
宋初清远镇,后置军。治今宁夏同心县东,一说当在今同心县东南预旺附近。在群山之口,当环州、灵武间冲要。咸平四年(1001)地入西夏。
见“活字版”。
①官名。春秋时秦国置,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其他各国的卿。②爵名。战国秦置。意即众列之长。有左庶长、右庶长、驷车庶长、大庶长等名,分别为二十等爵第十、十一、十七、十八级。
又称塘丁役、塘役。南朝地方徭役,后变为杂税之一。南朝会稽郡沿海堤塘凡毁坏者,由该地士庶负责修补,谓之塘丁;完好者则经岁无役。后为均摊劳役,改为折收塘丁钱。初由地方自筹自用。齐永明二年(484),会稽太
官名。别称藩司、方伯。明清各直省承宣布政使司主官。掌一省政令与财赋。明洪武九年(1376)设,每省一人,正二品。十四年增设左、右各一人。二十二年定秩从二品。宣德三年(1428)定十三布政使司之制。初为
西汉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汲黯之弟。武帝时为九卿。元封二年(前109),河决瓠子二十余岁,梁楚之地连年饥荒,遂奉命与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自后梁楚之地无水灾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