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陵
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墓。在今陕西三原东北陵前村。武德元年(618),追尊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陵曰永康。陵前神道西侧华表有题篆曰:“唐永康之陵。”
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墓。在今陕西三原东北陵前村。武德元年(618),追尊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陵曰永康。陵前神道西侧华表有题篆曰:“唐永康之陵。”
相传清皇族远祖有兄弟六人居此,满语“六个”为“宁古塔”。有新、旧二城:旧城在今黑龙江海林市西南旧街东北;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即今宁安市。顺治十年(1653)置昂邦章京、副都统于此。康熙元年改
十六国时广平(治今河北鸡泽东南)人。曾任西晋昌黎太守。永嘉之乱,避地幽州,后归慕容廆。廆以为长史。
①金代曳剌之异译。见“曳剌”。②金代契丹人姓氏耶律之异译。
明代监生名目之一。天启时,辽东战事日急,凡捐银助辽东边事者,皆得为监生。
官署名。宋代初年置,分东西二务,掌烧制砖瓦以供营缮之用。真宗景德四年(1007)废东、西二务,止于河阴置务,于京城置受纳场。大中祥符二年(1009),复置东窑务,以诸司使副及三班使臣三人监领;改受纳场
官名。相传商汤时已有此官。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置丞相司直,省称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位丞相属官之首,职任甚重。东汉改属司徒,助司徒督录诸州郡上奏。建武十一年(35)省。建安八年(20
明洪武初派壮族覃福为千户,在广西藤县北部凤宁,驻军屯垦,以控制大藤峡瑶民。成化元年(1465)佥都御史韩雍改为屯田千户所,授覃仲瑛为吏目,世袭。
清康熙三年(1664)以铁岭卫置。治今辽宁铁岭市。属奉天府。
南宋福建泉州人,字嗣立。曾任大理评事,以医著名。尤精外科,背疽一证,世医以为奇疾,他精选所集之方,撰成《集验背疽方》,专论受病原因、发病形状、用药方法等。原书已佚,现存为清《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
1859—1916河南项城人,字慰庭,别号容庵。清光绪八年(1882)随淮军提督吴长庆入朝鲜,负责庆军前敌营务处。十一年以道员任“驻朝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甲午战争前夕请调回国。二十一年授浙江温处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