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求土人
隋称台湾为流求。大业三年(607)、五年炀帝先后派羽骑尉朱宽、武贲郎陈稜率兵至流求。当地土人首领名渴刺兜,居波罗檀洞。居民除采集、渔猎外,还从事农耕牧畜。农作物有稻、粱、黍、麻、豆等。有拔毛、文身之俗,嫁娶以酒肴、珠贝为聘。
隋称台湾为流求。大业三年(607)、五年炀帝先后派羽骑尉朱宽、武贲郎陈稜率兵至流求。当地土人首领名渴刺兜,居波罗檀洞。居民除采集、渔猎外,还从事农耕牧畜。农作物有稻、粱、黍、麻、豆等。有拔毛、文身之俗,嫁娶以酒肴、珠贝为聘。
日本派往唐朝的使节。从唐贞观四年(630,舒明二年)六月派遣*犬上三田耜使唐起,至乾宁元年(894,宽平六年)九月废止遣唐使为止,共任命过十九次(包括迎入唐使一次,送唐客使三次),约有十三次抵达唐朝。
佛教石窟。位于今甘肃张掖地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大都麻河西岸的大剌沟峭壁上。两窟相邻,其形制均为中心柱式,窟内为敷彩泥塑和壁画,其开凿时代被认定为十六国北凉时期,为国内现存最早的石窟之一。
又称标客。明代专营贩运标布之商人。明松江府标布,远销山西、陕西、京师(今北京)及北边各地。富商巨贾多挟重资购买运销,所用白银动辄数万乃至数十万计。各棉布牙行为赚取佣金,争奉之若王侯。
晋孝武帝年号(373—375)。凡三年。
见“右谕德”。
1764—1848英国人。外交官、作家。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随英使马戛尔尼来华,任使团参赞。著有《中国之行》(1804)、《马戛尔尼生平片断及其未刊文稿选》等。
①秦置。治今河南汝州市西南汝水之南。《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建安元年(196),“杨奉、韩暹以天子还洛阳,奉别屯梁。……天子之东也,奉自梁欲要之,不及”,即此。唐贞观元年(627)废。汉、晋属河南郡
明清土家族地区土司下属管理村寨之头目称舍把。永顺、保靖司境内舍把负责派遣夫役,征收钱粮。容美司则将不当差而编入各旗的人概称舍把。
官名。隋炀帝置,为从九品武散官。唐改陪戎校尉。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云南省垣五华书院旧址设立。陈灿任总办,陈荣昌任总教习,分理财、兵学、交涉三科,教习从留心时务之科举中人选聘。三十年选派教习往京师大学堂及日本、欧美学习,以提高教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