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河论
篇名。三国魏邓艾著。魏正始二年(241)司马懿为准备灭吴,令尚书郎邓艾巡行淮水流域。邓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大积军粮,又通漕运之道。于是著《济河论》以喻其旨。
篇名。三国魏邓艾著。魏正始二年(241)司马懿为准备灭吴,令尚书郎邓艾巡行淮水流域。邓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大积军粮,又通漕运之道。于是著《济河论》以喻其旨。
元地方志。俞希鲁撰。二十一卷。希鲁字用中,永嘉平阳(今属浙江)人。从其父德邻侨寓镇江。曾官从仕郎、衢州路江山县尹。此书前列郡县表、官制表,次分地理、风俗、户口、土产、田土、赋税、山水、神庙、僧寺、道观
书名。清林春溥编撰。一卷。林氏在清代学者考订孟子的基础上,以《竹书纪年》所载资料为主,参考各家意见,仿司马迁《史记》采《论语》中资料作《孔子世家》之例,汇编成书,以补史籍所载孟子事迹之疏略,与作者另一
见“教育杂志”。
一作牙当吉·古温,蒙古语,意为“穷人”。
又称削籍、落籍。宋代学制和官制中的一项规定。太学生严重违反学规,请长假满一年,均予除籍。州学外舍生在学公试三次,不能升补内舍,除籍罢归本县。县学生三经岁升试不能升入州学,或三年不参加岁升试,皆除籍。文
北魏太延二年(436)置。治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县)。《魏书·肃宗纪》:正光五年(524),“高平酋长胡琛反,自称高平王,攻镇以应(破落汗)拔陵。别将卢祖迁击破之”,即此。旋改为原州。
学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属官,掌教授小学学生经义,正三命。下设小学助教中士以佐之。隋开皇元年(581)罢。
?—1898清汉军镶红旗人,字润民、仲诚,号莲溪。同治进士。同治十一年(1872)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李鸿章以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居功自傲,他陈奏揭露,请予训饬。光绪三年(1877)出任陕西督粮道,迁布政
地名。在今贵州大方县东。清康熙三年(1664),贵州水西土司安坤等叛。吴三桂率兵由乌西攻安坤于卧这,即此。
①官名。战国始置,尊称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秦汉沿置,后世为郡守、太守、刺史简称。②官制用语。官员试职称守。汉有试守之制,限期一年,岁满转正,得食全俸,即为真。魏晋南北朝以低职署理高职、以高职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