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郡
①西晋惠帝分陈留国置济阳国,东晋改为郡。治济阳县(今兰考县东北),辖境约当今河南兰考县东境,山东东明县南境。北魏废。②东晋明帝侨置于毗陵郡武进县(今江苏武进市西北)地。南朝齐改为南济阳郡,梁天监中废。
①西晋惠帝分陈留国置济阳国,东晋改为郡。治济阳县(今兰考县东北),辖境约当今河南兰考县东境,山东东明县南境。北魏废。②东晋明帝侨置于毗陵郡武进县(今江苏武进市西北)地。南朝齐改为南济阳郡,梁天监中废。
官名。汉代泛指列卿下属诸署长官,秩位低于署令。如西汉少府属官有诸仆射、署长,东汉少府官有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等,皆四百石,黄绶。清末典礼院置。宣统三年(1911),改礼部为典礼院,置礼制、祠祭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墓葬群。位于今陕西凤翔县城南四公里、雍水南岸,与秦都雍城遗址隔水相望。墓地以八旗屯为中心,东至高庄,北至雍水,西至南指挥,南至黄家庄,为陕西已知最大之秦墓群。1976年发掘其中三个
谷(穀)(?—1857) 清云南蒙自人,字树嘉,号稼堂。道光进士。道光十九年(1839)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二十二年起历任山西朔平知府、太原知府、顺天府府尹,任内封禁当地民人开矿。三十年出任江西巡抚,次
见“乐律全书”。
隋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房玄龄父。字孝冲。世为著姓。早孤,师学尹琳,通“五经”,善属文,工草隶,人得其尺素,皆宝玩之。仕北齐,为齐州刺史主簿,清简守法,州境肃然,齐亡归里。隋开皇七年(587)
①高级军事统帅。春秋战国为军队统帅的泛称,一般亦作为高级武官的尊称。秦、西汉初略同,后渐作为正式官称,冠以各种名号,如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典领禁军,卫戍京师,或受命统兵出征,皆为朝廷重臣,常
西汉济南东平陵(今山东章丘西)人,字翁孺。武帝时为绣衣直指御史,镇压魏郡坚卢起义。吏有畏懦逗遛当坐者,皆纵不诛,遂以奉使不称免。因与东平陵终氏结怨,乃徙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委栗里,为三老。子禁之女
即“韩冯”。
元代诸王封号,授龟纽银印。天历二年(1329)帖木儿受封。
散阶官号。(1)金始置为武散官,以授从六品下武官。元沿置,改武官从五品,宣授。明代为武官从五品,初授。清初沿置,为武职中属绿营者从五品之封赠。乾隆二十年(1755),改武略郎。(2)*十武将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