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堂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求是大学堂(前身为杭州求是书院)改名而成。次年又改称浙江高等学堂。三十一年扩充学额为二百名,分高等预备科和师范完全科;另设师范传习所,学额百四十名。辛亥革命后改称浙江高等学校。1928年后改名国立浙江大学。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求是大学堂(前身为杭州求是书院)改名而成。次年又改称浙江高等学堂。三十一年扩充学额为二百名,分高等预备科和师范完全科;另设师范传习所,学额百四十名。辛亥革命后改称浙江高等学校。1928年后改名国立浙江大学。
?—209东汉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累世名儒。袭爵不其侯,娶桓帝女阳安长公主。以女寿为献帝皇后,得任执金吾。后迁辅国将军,仪比三司。以政在曹操,乃上印绶,拜中散大夫,旋迁屯骑校尉。伏后曾密令其诛除
畲族自称。“哈”,畲语意为客人。即指畲族是由外地迁居山区的客人。此名称不见史书记载。有的把“山”改为“三”,指畲族蓝、雷、钟三个姓氏。
官名。东汉建安中曹操、孙权置。统诸军。三国蜀、吴亦置。
官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于行人司置左、右行人,从九品。初位在行人下,寻改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司副,更置行人三百四十五人,后减至三十七人。职任捧节、奉使之事。凡颁诏、册封、征聘及慰问、赈济等,
清代禁卫军之一。康熙二十三年(1684)置。专司扈从围猎。营兵由上三旗选充,初为三百六十人,雍正元年(1723)增为六百人。设总统、总领统辖营务。下设虎枪校、委署虎枪校各二十一人,分掌所辖营兵;笔帖式
见“辋川”。
辽代铜钱。形制与乾亨元宝同。铸于辽道宗寿昌年间。寿昌元宝
?—1874清湖南耒阳(一作东安)人,又名声洪、盛洪、胜洪、世雄。早年加入天地会。咸丰二年(1852)冒称明裔,与胡有禄以“恭义堂”名义在广西南宁发动起义,后活动于湘桂边界。四年攻克灌阳,建立升平天国
清政府与朝鲜订立的约章。清光绪十二年(1886)由清政府驻朝大臣袁世凯等与朝鲜代表签订。地点不详,或说汉城。凡六条。主要内容:(1)朝鲜添设釜山电线,由中国电报局承办;(2)由汉城至釜山,添设三局,人
清末山东平原义和团同清军的一次战斗。见“平原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