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道
唐自四川盆地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当系在先秦时已存在的通向西昌盆地一线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修治展筑而成。起自黎州(治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渡大渡河而南,出清溪峡(今汉源县西南),溯越巂河谷,逾相公岭,经今西昌市、会理县,渡金沙江,南抵云南大姚县,再通往大理。乾元中置关于清溪峡,为控扼南诏重地。
唐自四川盆地通向云南的重要道路。当系在先秦时已存在的通向西昌盆地一线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修治展筑而成。起自黎州(治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渡大渡河而南,出清溪峡(今汉源县西南),溯越巂河谷,逾相公岭,经今西昌市、会理县,渡金沙江,南抵云南大姚县,再通往大理。乾元中置关于清溪峡,为控扼南诏重地。
宋代上级官府长官追呼下级吏人,通常用片纸写明呼唤原因,差走吏勾集,称官牒子。
清末民初北方革命团体。宣统三年(1911)十月由京津同盟会、北方共和会、铁血会、急进会、克复学会等组织在天津联合组成,公推胡鄂公为会长。定有简章九条,以“协助革命军北伐,崇奉孙先生之三民主义”为宗旨。
官名。北宋元丰二年(1079),设大理寺断丞六员,属左断刑,掌协同大理司直、大理评事复审各地奏劾命官、将校和大辟囚以下疑狱。
官名。隋开皇六年(586)置,为武散官八尉之一,正九品下。大业三年(607)罢。唐武德七年(624)改帅都督置,为二转勋官,比正七品。宋金为第十一阶勋官,秩正七品。明为第十一阶武勋,正六品。清为九等爵
唐宋官府使民以谷物折纳青苗税钱。唐元和时,白居易针对和籴甚于赋税之弊,曾建议官府用现钱议价收购农民之谷物,以折纳青苗税钱,谓之折籴。六年(811)宪宗下诏,放免京兆府每年所配折籴二十五万石。宋仁宗时,
天文学名词。即现代天文学所称的太阳黑子。《汉书·五行志》:“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河平元年即公元前28年,为世界公认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黑子是太阳表面的等离子体“气体”风
唐代门下省上行公文之一,用于支度国用、授六品以下官、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
①(?—350)十六国时人,字思贤。后赵石勒时,将拜曲阳令,勒始以其言不清畅,貌无威仪而疑其能,后试用中因政教严明,于诸城中为最,迁为都部从事。石虎时,任尚书令。时虎宠臣中谒者令申扁,操纵生杀,权倾内
1458—1522明河间任丘(今属河北)人,字廷瑞,号阿陵。弘治进士。历任吴县令、徽州同知、瑞州知府。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编农业生产歌谣,并编撰刊刻《便民图纂》十六卷,其中利民用者颇多。后归乡著述
明代各府、州、县儒学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生员。因有双重身份,既为从生员入贡国学的贡生,又为在国子监坐堂读书的监生,故名。有岁贡、选贡、恩贡、纳贡之分,除纳贡外,并选生员中学行兼优或食廪年深者为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