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条辨
书名。清薛雪著。一卷。共三十五条。成书于乾隆年间。本书分条记述湿热病的病因、证候、发展变化特点与治疗原则。以条文形式作简要阐述。指出湿热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其立论和治法为后世所宗。原书已佚。后世有人将其加注后收入《医门棒喝》中,王士雄又予以订补,易名为《温热经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书名。清薛雪著。一卷。共三十五条。成书于乾隆年间。本书分条记述湿热病的病因、证候、发展变化特点与治疗原则。以条文形式作简要阐述。指出湿热多由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其立论和治法为后世所宗。原书已佚。后世有人将其加注后收入《医门棒喝》中,王士雄又予以订补,易名为《温热经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
书名。明黄瑜撰。十卷。瑜字廷美,香山(今广东中山)人。景泰举人,官长乐知县,以劲直弃官,手植二槐,筑亭吟啸其间,自称“双槐老人”。是书记洪武至成化间事,首尾贯串。然多他书所载,且神怪报应之说,略失于滥
即“百夷”。
学校名。又名天津医学堂。最早的官办西医学校之一。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一月李鸿章督饬海关道以本地官商捐款在天津城外建立,是官办天津医院的附属西医学堂,时称北洋医学堂。选募聪颖生徒入堂,分班肄业。聘
见“淡水”。
书名。近人王舟瑶撰。一卷。王氏号默庵,故名。始清咸丰八年(1858),迄1922年。王氏1925年卒,后三年间事,子敬礼依其日记及所闻见续完。叙一生行实,以学术活动为主,详于受业、讲学、撰述纂辑等始末
992—1057北宋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字明复,号富春。举进士不第,退居泰山,学者称泰山先生。范仲淹、富弼荐为国子监直讲,后迁至殿中丞。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居,自称“吾学尧、舜、禹、汤、文、武、孔子
书名。亦称《临川集》。北宋王安石撰。一百卷。内文五十六卷,诗四十四卷。其篇目、编次与王安石文集的别本《王文公文集》略异,内容大致相同。北宋末薛昂编。流行刊本为南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詹大和校定,前
官名。唐代北衙禁军左羽林军统兵次官。龙朔二年(662)置,二人,从三品。贞元三年(787)增一人。辽亦置,为加官。
官署名。宋代置,属太史局。掌浑仪台昼夜测验星象。
书名。清钟英等辑。四卷。户部陕西司掌管陕西、甘肃、新疆三省钱粮财政,编辑光绪年间有关三省收支各款奏折而成。时新疆新设行省,述其度支颇详。为清代西北财政史料。有光绪官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