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帅
清代漕运总督之别称。
清代漕运总督之别称。
元代至元三十年(1293)置散毛洞蛮夷官。次年升为府。治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属四川行省。至正六年(1346)改为散毛誓厓等处军民宣慰司。
见“南汉书”。
在今湖北长阳县西南。《续资治通鉴》:元泰定三年(1326),“米峒蛮田先什用等结十二峒蛮寇长阳县,湖广行省遣九姓长官彭忽都不花招之”,即此。
宋代司法审讯程序。即检察断放或点检断遣。宋时遇久雨、久旱、盛暑及其他天变,皇帝下令疏决虑囚,各路提点刑狱或监司分往各州检查治狱情况,囚犯事理轻者判决释放,已判杖以下罪者责保付外。
官名。南朝梁天监六年(507)改游击将军置,低左、右游击将军一阶,为十班。陈四品,秩千石。唐武德七年(624)置为从五品上武散官。宋初因之,元丰改制罢。
报纸名。檀香山保皇会言论机关。清光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日(1900.4.19)在檀香山发刊日报。陈继俨(仪侃)、梁文兴主办,梁启超、黄绍纯先后主笔。鼓吹保皇立宪,反对民主革命。与革命派的《檀山新报》、《
蒙古语音译,意为“骨”。蒙古氏族部落制度中的一种亲族集团。蒙古人氏族称斡孛黑。由于人口繁殖,一个斡孛黑分衍为若干个,这些斡孛黑属于同一牙孙。若干牙孙构成一个部落。古蒙古人皆以自己的斡孛黑与牙孙名称为姓
官名。清代户部三库总管。雍正元年(1723)设,满、汉各二人,由王公大臣中简派,三年一更代。掌管三库行政,慎守藏,严出纳,月报岁汇,依期奏销。光绪二十八年(1902)裁。
428—451北魏太武帝长子。延和元年(432)立为皇太子。太平真君四年(443),从帝北击柔然。五年,总统百揆。从司徒崔浩等议,课畿内凡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遂使垦田日辟。及司徒崔浩之狱,竭力维护中书
见“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