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县
本秦函谷关、汉弘农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桃林县,唐天宝元年(742)因县南古函谷关尹真人宅掘得天宝灵符改名。治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旧灵宝。唐至清皆属陕州。民国时期曾移治虢略镇,五十年代复旧,1960年后又移治虢略镇,即今治。1993年改设市。
本秦函谷关、汉弘农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置桃林县,唐天宝元年(742)因县南古函谷关尹真人宅掘得天宝灵符改名。治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旧灵宝。唐至清皆属陕州。民国时期曾移治虢略镇,五十年代复旧,1960年后又移治虢略镇,即今治。1993年改设市。
1872—1935江苏常熟人,字孟朴,又字籀斋,笔名东亚病夫。清光绪举人,捐内阁中书。曾入北京同文馆习法文。后结识陈季同,接触法国文学、哲学。光绪三十年(1904)与徐念慈等在上海创办小说林社。接手金
宋代法令名称。朝廷编纂各种法制文书后,陆续颁布的宣敕、赦书、德音等,称“续降宣敕”、“续降德音”。尚书省及其所属吏、刑、户等部为处理某事对下级官府发出的指挥,相继援用,称“原降指挥”,其后陆续发出新的
又称染缬。古代印染法。始见于东晋南朝,盛于唐。其法是先在染织品上描绘十字形、蝴蝶形、海棠花形、水仙花形等各种花纹,用线缝之,染色后解去线结,即现底色花纹。今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17号墓出土唐时棕色绞缬
1852—1915英国外交官。曾任驻桑给巴尔总领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起,任英国驻华公使。二十四年,强迫清政府宣布不将长江沿岸各省割让与他国,使之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又夺取威海卫和九龙半岛
西晋建兴元年(313)因避愍帝司马邺名讳,改建邺县为建康县。即今江苏南京市。东晋、南朝皆建都于此。
?—618隋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字懋世,小字播郎。博学多才,兼善草隶。仕陈,官至尚书左丞。入隋,拜内史舍人。炀帝重其才,迁内史侍郎。与苏威、宇文述等参掌朝政。大业十二年(616),炀帝游江都,请发
583—666唐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先居敦煌,世为河西右族,以博涉文史知名。武德元年(618),任起居舍人。五年,迁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等受诏撰《艺文类聚》。时书籍多散失,乃奏请购募遗书,置吏补
唐时岭南桂管地区所织的棉布。纹理虽粗,但质厚御寒。开成中,左拾遗夏侯孜尝着绿桂管布衫朝谒,文宗见后亦以此布为衣,朝官皆效之,桂管布因而为贵。
尊崇帝、后之称号。古代臣僚以尊崇的名号进于帝、后,或继位之皇帝尊前帝、后为太上皇、皇太后等,皆称之为上尊号。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统一六国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认为秦王政功盖五
?—1656明末清初辽东(今辽宁辽阳)人。总兵祖大寿养子。积功至副将。崇祯初随大寿降清。崇德元年(1636)授一等梅勒章京,与张存仁同任都察院承政,屡上疏建白制度。后改右参政,隶汉军正黄旗。入关后,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