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
春秋时郑国人。鲁僖公三十年(前630),晋、秦联军围郑都城,他受郑文公命,夜以绳从城上系下往秦营,见秦穆公言亡郑无益于秦,只能增加晋的疆土。又数说秦予晋恩惠甚多,而晋对秦则恩将仇报。并预言如晋灭郑,必西向侵秦扩展土地。秦穆公遂与郑结盟,率军返秦。晋文公闻之,亦解围而去。
春秋时郑国人。鲁僖公三十年(前630),晋、秦联军围郑都城,他受郑文公命,夜以绳从城上系下往秦营,见秦穆公言亡郑无益于秦,只能增加晋的疆土。又数说秦予晋恩惠甚多,而晋对秦则恩将仇报。并预言如晋灭郑,必西向侵秦扩展土地。秦穆公遂与郑结盟,率军返秦。晋文公闻之,亦解围而去。
官名。亦称功论郎中。南朝宋始置,为尚书省功论曹长官。南齐、梁、陈沿置。宋六品,梁五班,陈四品,秩六百石。资深者称侍郎,梁六班。
约790—850唐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家云游,会昌间,结草庵于宜春县钟村,种粟以自给。为应付求医者,取秘方授人。后人刊刻其书,称《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一作太中国。北宋绍圣元年(1094),大理国主段政明为国人所废,推其臣高升泰为君,改国号为大中国。次年,建元上治(1095)。高氏将卒,嘱其子明泰还位于段氏。明泰遵遗命,立段政淳为主。升泰在位仅一年。
术数之一。又称太乙数。不知起于何时。《史记·日者列传》末附“褚先生曰”中提到有七家选择家,太乙家居其一。郑玄以太乙为北辰神名,或以为木神,而屈原《九歌》亦称东皇太乙,则自战国已有此名。《汉书·艺文志》
871—940五代时辽州榆社(今属山西)人。少年勇猛,不识文字。后唐明宗时,以军校历拜成德军节度使。后以右仆射同平章事,判三司事。以与安重诲不协罢相。末帝时,为天平军节度使。入后晋,徙平卢、昭义军节度
即“婆罗门”。
官署名。明代置,治所在云南大理府(治今云南大理),掌该处食盐生产、税课、运销之政。设提举一人,从五品;同提举一人,从六品;副提举无定员,从七品,下设各井盐课司、各盐仓大使、副使等职。
隋开皇九年(589)改临汝县置。治今江西临川市西。唐宝应中移治今市。自隋至清先后为临川郡、抚州、抚州路及抚州府治。1949年于县城置抚州市。1969年移县治上顿渡镇,1987年撤销临川县和抚州市,改设
①文书名。明初用以提捕人犯之公文。有内、外符号可资核对,符合者方可发遣。弘治后,厂卫改用驾帖捕民,对重大犯人,批文已失去效用。②明清榷关税差赴任时所携之通行证。明弘治六年(1493)始行,由户部颁给,
泛指长官副手或佐吏。《后汉书·景丹传》:“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率副贰。”李贤注:“副贰,属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