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延年
西汉左冯翊阳陵(今陕西咸阳东)人,字子宾。先世为战国田齐宗室。昭帝时,以材略给事大将军幕府,为霍光所重,迁长史。出为河东太守,以诛锄豪强著称。后为大司农。昭帝死,昌邑王嗣位。霍光欲废立,与议公卿莫敢言,乃按剑叱咤群臣,即日议决。宣帝即位,以定策封阳成侯。后以诈增民车僦值,盗取钱三千万,为怨家所告。宣帝遣使者召诣廷尉,遂自杀,国除。
西汉左冯翊阳陵(今陕西咸阳东)人,字子宾。先世为战国田齐宗室。昭帝时,以材略给事大将军幕府,为霍光所重,迁长史。出为河东太守,以诛锄豪强著称。后为大司农。昭帝死,昌邑王嗣位。霍光欲废立,与议公卿莫敢言,乃按剑叱咤群臣,即日议决。宣帝即位,以定策封阳成侯。后以诈增民车僦值,盗取钱三千万,为怨家所告。宣帝遣使者召诣廷尉,遂自杀,国除。
官署名。明代南京各卫指挥机关。设指挥使一人,指挥同知二人,指挥佥事四人及镇抚司、经历司等。共四十九卫,其中三十二卫分隶南京五军都督府,十七卫为亲军卫。并听南京中军都督府节制。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六班,拟武毅将军等号,大通三年(529)定制后班阶略高,拟忠勇将军等号。
书名。清林春溥编撰。一卷。武王克殷日期,《逸周书》记载颇详,但史实颠倒杂乱。清孔广森虽有武王克殷日谱之作,但内容简略。林氏依据《史记》、《国语》、《三统历》、《逸周书》、《吕氏春秋》、《拾遗记》、《韩
①学校名。北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始置,为培养武备人才的学校。设教授一人,掌讲授兵书、兵法。数月后罢。神宗熙宁五年(1072)复置,设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其上设判学一人。学生以一百人为限
明王守仁认识论命题。《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批评学者将“知”、“行”“分作两截用功”,反对朱熹“知先行后”说,认为“真知即所以
即“唐顺宗”。
亦称朴学。清代主要学术派别。与宋学相对。其学一反宋儒以义理说经之风气,重在以训诂考据方法治经,推崇汉儒贾逵、马融、服虔、许慎和郑玄诸家之朴实学风,故名。因盛于乾嘉时期,故亦称乾嘉汉学。参见“乾嘉学派”
官署名。又称秘阁局。即唐秘书省太史局(司天台)。龙朔二年(662)改此称,咸亨元年(670)复名太史局。
官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清廷设军咨处,暂隶陆军部。任命正、副军咨使各一人,管理全处事务。正使为协都统衔,副使为正参领衔。宣统元年(1909)军咨处独立后,军咨使成为总务厅的负责人,禀承管理
官名。元代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长官司,亦称蛮夷长官司,并以土人为长官。明沿元制,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武职。云南、贵州等省设有。正六品,管所辖长官司之政,受地方武官都指挥使约束。世袭,其承袭事初隶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