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辟刀
意即“百襞刀”,由钢铁材料多层积叠、反复折叠锻打而成。流行于汉晋时期。曹操《内诫令》说:“往岁作百辟刀五枚。”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丕命国工精炼宝刀宝剑九枚,皆“至于百辟”才成。其主要特点是强度较高,较锋利,刀身上常呈现出自然花纹。“百辟”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钢铁锻炼法,对日本刀工艺产生过重要影响。
意即“百襞刀”,由钢铁材料多层积叠、反复折叠锻打而成。流行于汉晋时期。曹操《内诫令》说:“往岁作百辟刀五枚。”建安二十四年(219)曹丕命国工精炼宝刀宝剑九枚,皆“至于百辟”才成。其主要特点是强度较高,较锋利,刀身上常呈现出自然花纹。“百辟”法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钢铁锻炼法,对日本刀工艺产生过重要影响。
见“鱼袋”。
即复审已判之刑事案件。《礼记·文王世子》:“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孔颖达疏:“谳,言白也。谓狱断既平定其罪状,有司以此成辞言白于公。”历代判刑
全称《大唐故司空上柱国赠太尉英贞武公碑》。今存陕西礼泉昭陵博物馆院内李勣墓前。唐仪凤二年(677)刻。高宗李治撰文并书。行书三十二行,行约五十九字,字行无横栏。碑下部磨灭,大部分可识,高宗习王羲之书,
①本指禾谷类作物的植株,泛指禾谷类作物。最早见于甲骨卜辞。《诗·七月》:“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又专指粟,多用于北方。《氾胜之书》:“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杂阴阳书》:“禾生
①西晋惠帝分陈留国置济阳国,东晋改为郡。治济阳县(今兰考县东北),辖境约当今河南兰考县东境,山东东明县南境。北魏废。②东晋明帝侨置于毗陵郡武进县(今江苏武进市西北)地。南朝齐改为南济阳郡,梁天监中废。
东汉末、三国魏置领军将军,统禁军,护卫皇帝宫禁。虽有僚属,但未正式建府。晋、南朝、北朝沿之。隋开皇时有左、右领军府,掌禁卫军左、右十二军籍帐、差科、辞讼之事,不置将军,唯有长史、司马等员。大业三年(6
?—577北齐宗室。东魏丞相高欢第十子。天保元年(550),封任城王。武成帝时,镇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历司徒、太尉。天统三年(567),拜太保、并州刺史。后主时迁太师,加大丞相。承光元年(577)
旧时博戏“摊钱”之古称。首见于《后汉书·梁冀传》:“意钱之戏。”李贤注引何承天《纂文》曰:“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即摊钱也。”其法据清金学诗《牧猪闲话》记:“随手取钱数十枚,纳入器中。俟众压毕,乃
630—700唐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字怀英。高宗时举明经,授汴州参军。仪凤中,为大理丞,岁中断积案一万七千人,时称平恕。历侍御史、度支郎中,以强谏著称。垂拱二年(686),转宁州刺史,抚和戎
东晋时仇池氐杨氏内附置。北魏初改置仇池镇。后复为郡。治洛谷城(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辖境相当今甘肃西和县、成县、礼县等地。属南秦州(西魏改为成州)。隋开皇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