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春秋时宋国置,宋国有四乡,每乡一员,掌一乡政教禁令。北周置为地官府民部司下属乡大夫下大夫属官,有上士、中士。隋文帝开皇初,苏威奏置,五百家设一员,理民间辞讼,十年罢废。
?—305十六国时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孙。公元295年为拓跋部中部酋长,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北。以汉人卫操为辅相。曾远渡漠北,降服三十余部落而还。又两次助晋击败刘渊,晋署为大单于。
清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南)人,字树百,号泰岩,又号笠山。顺治进士,官至给事中。著有《历代循良录》、《安宜治略》、《笠山诗选》等。
即“佉卢文”。
仆(僕)官名。春秋战国时置。为仆官之长。《仪礼·大射》:“仆人正徒相大师”。郑玄注:“仆人正,仆人之长。”
官名。战国秦置,统领百人士卒的将官。《商君书·境内》:“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首,斩。”
即牛具税。金女真赋税名目。其制每一耒牛三头为一具,依具受田输粟。太宗天会三年(1125),每具赋粟一石。次年(一说在五年),内地诸路,每具赋粟五斗。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令各输三斗。
汉代诸侯王、列侯因罪、死亡或无继嗣而被剥夺或撤销封国。《汉书·淮南王传》:“安自刑杀,后、太子诸所与谋皆收夷。国除为九江郡。”
年号。(1)三国吴大帝年号(252)。(2)西晋时刘尼年号(303)。
古代祭礼之一。又称祫祭,即合祭。据《春秋公羊传·文公二年》云,大祫时把远近祖先的神主全都搬到太庙内,让这些祖先和太祖在一起接受后代的祭祀。此礼每五年进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