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中国伦理范畴之一。原指敬神或表示敬意而举行的仪式。始见于卜辞,作豐,为行礼之器,即用器皿盛双玉以作供奉,表示对上帝或先祖的敬重。《尚书·君奭》:“故殷礼陟配天,多历年所。”意谓殷礼能同上天参配,所以享国久长。西周时,强调“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遂将“”推演为区别贵贱亲疏的行为规范和等级名分制度,而有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之说。孔子推崇周礼,主张“齐之以礼”(《论语·为政》),朱熹注:“礼,谓制度品节也。”要求以周礼统一人们之视、听、言、动。老子认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第三十八章),对“”持批判态度。战国时,荀子将“”之内涵予以扩大,谓其“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提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给礼赋予法的含义,主张礼与法相结合。汉代《白虎通》将礼规定为“五常”之一,成为当代和后世推行教化的重要内容,称“礼教”。北宋李觏提出“夫礼,人道之准,世教之主也”(《直讲李先生文集·礼论第一》)。理学家以“”为“天理”之表现形式,朱熹称:“礼谓之天理之节文者,盖天下皆有当然之理,但此理无形无影,故作此礼文画出一个天理与人看,教有规矩,可以凭据,故谓之天理之节文”(《朱子语类》卷四十二)。认为守“”即是循天理,失礼即是违背天理。

猜你喜欢

  • 长陵

    ①汉高祖刘邦陵墓。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北。高帝十二年(前195)四月二十五日(甲辰)刘邦卒,五月十七日(丙寅)葬此。据《三辅黄图》记载,长陵山高十三丈,东西广一百二十步,城周七里,一百八十步。汉制,陵园

  • 觜宿

    ①星官名。早期称“觜觿”。二十八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六宿。有星三颗,即猎户座λ,1,2三星。《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旦,觜觿中。”《史记·天官书》:“参为白虎。

  • 双女峰

    见“马径”。

  • 泰戏山

    又名武夫山、戍夫山。约指今山西繁峙县东北恒山山脉东段。《山海经·北山经》:“泰戏之山,无草木,多金玉。……虖沱之水出焉。”

  • 阿达哈哈番

    爵名。清初九等世爵之第六等。乾隆元年(1736)定汉文名为“轻车都尉”。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之下四级世职的第一级。分为三等,叙正三品。

  • 李守贵

    ?—1056西夏党项人。夏景宗大臣野利遇乞出纳官。景宗宠妃没藏氏(毅宗母)幸臣。福圣承道四年(1056)九月,为没藏氏遣至屈野河勘察边界。十月,忿没藏氏又与侍从宝保吃多己私通,于其出猎夜归之时,劫杀没

  • 郧阳

    巡抚名。明成化十二年(1476)置。驻郧阳府(今湖北郧县)。辖汉中府,西安府商州,河南南阳府,湖广襄阳府、郧阳府,四川夔州府等地。万历二年(1574)加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等处职衔。清康熙六年(1667

  • 盛明杂剧

    书名。明末西湖福次居主人沈泰编。杂剧选集。分初集、二集。成于崇祯二年(1629),包括汪道昆、徐渭、梁辰鱼、陈与郊等人所著杂剧六十种。大多是嘉靖以后的作品。

  • 郭若虚

    北宋太原(今属山西)人。历官供备库使,熙宁中为左藏库副使、泾州通判。熙宁七年(1074),为贺辽正旦副使。次年还朝,坐随行士卒逃亡,降一官。著《图画见闻志》六卷,分叙论、纪艺、故事拾遗及近事四门,裒录

  • 棠魔蛮

    唐代南诏所管“白衣”中的一部分。居地约在今越南北部与云南接壤地带。棠魔与今傣族自称“傣勐”音近,为傣族先民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