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秦长城

秦长城

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长城。主要有两条:(1)《史记·匈奴列传》:秦昭王时“杀义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此条长城走向,首起临洮(今甘肃岷县)西,沿洮水东岸北上,经今甘肃临洮,渭源北境而东北行,再经今宁夏西吉、固原、彭阳,甘肃镇原、环县、华池,陕西吴旗,达今陕西志丹北,复至吴旗东。由此分成两支:一支经今陕西绥德折向西北,至于秦上郡治所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一支经今陕西靖边、神木进入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境,继向东北行,止于托克托境西南黄河岸边。经实地考察,在今甘肃临洮与渭源、宁夏固原、内蒙古准格尔旗等地,其遗址依然可见,系夯土构筑,因地制宜,长城内侧附近还发现多处城址与烽火台等遗迹。(2)《史记·六国年表》记秦简公七年(前408)“堑洛,城重泉”。学者或以为“堑洛”是在洛河侧畔的平地上修筑长城。堑洛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东南,向东北越渭河,循洛河右岸西北行,至今蒲城东南境,越洛河北上,至今大荔长城村,再越洛河向西北行,进入今白水西北境。今蒲城境内洛河右岸的前、后阿坡村间有此条长城遗迹,夯土筑,南北向,残长324米。

猜你喜欢

  • 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司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设广东按察司,二十年,定名为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司。置司广州路(治今广东广州),监治广州、韶州、惠州、南雄、潮州、肇庆等路。二十六年,移司于韶州路(治今广东韶关)。二

  • 夏允彝

    ?—1645明末清初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字彝仲,别号瑗公。明崇祯进士。曾与陈子龙等结几社。后授长乐知县,有政声。南明弘光时,擢吏部考功司主事,不赴。顺治二年(1645)与陈子龙及子完淳在松江起

  • 制国用使司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置,掌财政。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兼领制国用使,下设同知制国用使司事、制国用副使。七年罢,改立尚书省。

  • 封生姜

    即生姜催芽法。东汉《四民月令》“三月”:“清明节……后十日,封生姜,至立夏后,芽出,可种之。”采取催芽法可使生姜发芽早而整齐。

  • 达木蒙古

    清初随和硕特部顾实汗入藏后留牧于拉萨正北、纳木湖东南,达木(亦作达穆,藏语的音译,今西藏当雄)境内的蒙古部落。顾实汗及其后裔统治西藏时,夏令,汗王领此部游牧于达木一带;冬季,部众间或随汗王入居拉萨。颇

  • 徐文靖

    1667—1756清安徽当涂人,字容尊,号位山。雍正举人。乾隆元年(1736)荐试博学鸿词,罢归。家贫力学,考据经史,讲求实学,并工诗词,尤好寻究舆图方志。因胡渭《禹贡锥指》作会笺及《山河两戎考》,博

  • 天义报

    杂志名。无政府主义刊物,女子复权会机关报。清光绪三十三年四月三十日(1907.6.10)在日本东京创刊。半月刊。何震主编,刘师培、汪公权等撰稿。“以破坏固有之社会,实行人类之平等为宗旨”,宣扬实行种族

  • 诺雷部

    部落名。一作努牙喇、耨野勒、禄耶勒、努业勒、努雅勒、卢业勒、卢日热、闹雷、诺啰、努烈,皆一音之转,同名异译。世居乌苏里江支流诺罗河(今挠力河)畔。因河得名。诺雷部或称诺雷喀喇,冠汉姓为“陆”、“卢”。

  • 台湾省

    清光绪十一年(1885)置,省治台北。清初设台湾府,辖三县,属福建省。同治十三年(1874)采沈葆桢建议,饬令福建巡抚冬春驻台,夏秋驻省城(福州),以为兼顾之计。光绪元年增至两府八县。鉴于台湾为东南七

  • 通课司

    官署名。明初地方税务部门。各设大使一人,从九品,掌所在商业税及财产税的征收。后改府所属为税课司,县所属为税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