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剌
①金代曳剌之异译。见“曳剌”。②金代契丹人姓氏耶律之异译。
①金代曳剌之异译。见“曳剌”。②金代契丹人姓氏耶律之异译。
书名。原名《黄少司寇奏疏》。清黄爵滋撰。二十卷。卷一为谢恩疏;卷二为监察御史任内疏;卷三、卷四为给事中任内疏;卷五至卷八为鸿胪寺任内疏;卷九为刑部侍郎任内疏;卷十为会奏疏;卷十一为使山海关任内疏;卷十
清世宗孝圣宪皇后(乾隆生母)陵墓。参见“京西陵”。
见“圯上老人”。
宋代贡举考试的一种方法。考试时,刻印试题、题解,分发应试举人,称印题。大中祥符元年(1008),真宗亲试诸科举人,刻印题解,发给举人。五年,亲试进士科举人,出诗、赋、论三题,雕印分赐。自此逐渐推广至省
一作壶丘。春秋晋地。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南东滩村,南临黄河。《左传》襄公元年(前572):“彭城降晋,晋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寘诸瓠丘。”杜预注:“河东东垣县东南有壶丘。”《续汉书·郡国志》垣县
书名。戏曲论著。明末郁蓝生(即吕天成)著。二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年(1602)。天成,字勤之,浙江余姚人。书中列举明代天启以前传奇、散曲作家一百五十余人,作品一百九十二种,并以音律为标准,将嘉靖以前作家
?—1150金太宗子。本名阿鲁。封原王。熙宗朝为右丞相兼侍中,进太保,领三省事。海陵王立,进太傅。被诬告谋反。天德二年(1150)被杀,太宗子孙株连致死者七十多人。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距今约一百八十万年。因1961年发现于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而得名。共获得打制石器数十件,制作简单而粗糙。器形有砍砸器、刮削器(分凹刃、直刃和圆刃)和一件三棱大尖状器。遗址中的烧骨说
见“徙多河”。
东汉陈留考城(今河南民权东)人,一名香,字季智。曾任蒲亭长。在县设制科会,劝课农桑,兴办教育。对游手好闲者则予重罚,处以劳役。后入太学,为郭泰所称。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辞。复征方正,遇疾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