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正书塾
学校名。亦名经正学堂。清光绪十九年(1893)经元善在上海高昌庙创设。分设礼、义、仁、智、信五斋,每斋学生六人,年在十二岁以上。课程有经史、诗文、西文(英法日俄)及积微、格致等学。
学校名。亦名经正学堂。清光绪十九年(1893)经元善在上海高昌庙创设。分设礼、义、仁、智、信五斋,每斋学生六人,年在十二岁以上。课程有经史、诗文、西文(英法日俄)及积微、格致等学。
明代任官赴任时的随行人员。参随指幼官或舍人。伴役又称军伴,指其他随从勤杂人员。武官职位不同,规定名额多少不等。
亦作叨孟、陶猛、昭孟、召勐。傣语音译,意为“地方之主”。傣族地区各级土司衙门总管,俗称小土司。其职责为综理政事,兼领军民。明清史家谓即头目、巡检、总领。
?—前5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字子元。成帝时,除大将军王凤幕府属,后历任博阳令、冀州刺史、左冯翊、光禄大夫、廷尉、后将军等职。善操持下属,治郡常用豪猾以为大吏,尽力者厚赏,不称者诛罚。后因红阳
①官署名。隋代置。掌周边互市之事,设监、副监领其事。畿内互市隶于司农寺,自外互市隶于相关各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入鸿胪寺,隶每方使者署,为互市监。②官名。隋代缘边交市监长官,置一人,视从八品,掌其
宋代三司的别称。
即“李廷珪”。
官秩俸禄等级。西汉多指县丞、尉一级的长吏。东汉则多为中央政府各机构的丞、尉、长、相,小县县长、侯国相等。月俸四十五斛。三国、两晋、南北朝沿用为俸禄等级。公府东、西曹掾,尚书左右丞、尚书郎、太子食官令、
官署名。宋代掌储存供应御酒,于禁中置局,设主管官。元于世祖中统四年(1263)亦置,秩从六品。以金符宣差。至元十一年(1274)增设提点一员。掌制造诸王百官酒醴。十六年改为尚酝局。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扬州置扬州安抚司。次年,更名扬州路,治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扬州、泰州、南通、通州、仪征、邗江、江都、姜堰、泰兴、海安、如皋、如东、海门、启东、六合,安徽滁州、来安、
隋大业六年(610)置。以境内陵柟水为名。治今海南陵水县东北。北宋熙宁七年(1074)省入万安县。元丰三年(1080)复置。明正统间移今治。历属振州、临振郡、万安州、万安军、万州、琼州府。19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