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人。杜弢部将。永嘉三年(309)俘杀晋临川内史谢摛于海昏(今江西永修西北),旋为周访击走。弢败死,南走广州,降于王敦。敦叛,用其谋,攻占石头城(今南京清凉山)。甚见宠待。
后(後)书名。清钱大昭撰。八卷。宋熊方曾为《后汉书》补表,但所据只《后汉书》、《三国志》二书,取材既隘,体例亦疏,于是大昭乃别撰是书。正史而外,兼取山经、地志、金石、子集,得诸侯王六十一人,王子侯三百
官名。即太子左、右卫率所领勋卫。隋大业三年(607)改太子左、右卫率为左、右侍率时置,唐武德元年(618)复名勋卫。
古代将奉法循理的官吏称为循吏或良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史书中多为“循吏”作传,记颂其政绩。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
?—1645明末清初苏州卫(今江苏苏州)人,字瑟若。百户出身。初为刘河参将。南明弘光时官福山副总兵。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随总兵吴志葵奋起抗清。旋攻苏州,率部众先登,斩胥门入城,中伏堕水死。
即“畏兀儿”。
秦末汉初人。楚汉战争时,任汉王刘邦谒者。汉高帝元年(前206),汉军大败于彭城后,奉命赴淮南劝说英布叛楚归汉。及灭楚,刘邦置酒,当众折辱其为“腐儒”,曰:“为天下安用腐儒哉!”他乃举前使淮南之功,据理
一称黑盐井。在今云南禄丰西北。元代以来为云南著名盐井之一。元、明、清又称黑牛井。
宋太学招补新生的一种考试方法。各地士人,经原籍给公据,召到保人,不论有无学籍,皆可参加太学入学考试,考本经大义一场,合格后即补外舍生,称混补法。自淳熙四年(1177)起,以应试者太多,改行*待补法。宁
书名。元察罕节译《脱必赤颜》成此书。明《文渊阁书目》著录有《元圣武开天记》一册,《千顷堂书目》作《皇元太祖圣武开天记》,当即此。今未见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