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施县
①战国魏置。治今陕西榆林市东南。秦汉时为上郡治所。东汉末废。汉初匈奴南下,与汉以朝那(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肤施为界。②隋大业三年(607)置,治今陕西延安市东北延河东,宋庆历时移治今延安市,隋唐为延安郡、延州治,金元为鄜延路、延安路治,明清为延安府治。1936年改名延安县。
①战国魏置。治今陕西榆林市东南。秦汉时为上郡治所。东汉末废。汉初匈奴南下,与汉以朝那(今宁夏固原县东南)、肤施为界。②隋大业三年(607)置,治今陕西延安市东北延河东,宋庆历时移治今延安市,隋唐为延安郡、延州治,金元为鄜延路、延安路治,明清为延安府治。1936年改名延安县。
官名。唐武德七年(624)改车骑将军为郎将,分左、右,左、右卫之亲、勋一、勋二、翊一、翊二凡五府及诸卫翊府皆置,为其府中郎将副贰,各一人,正五品上;太子卫率府之亲府、勋府、翊府三府亦置,各一人,正五品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商部奏准颁行。原订十三条,后增至十八条。以保护、整顿中国航业为宗旨,规定视各埠航业繁简,酌量情形分设总会或分会,由航业商人禀准商部后设立。
392—458北魏代(治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鲜卑族。本姓步六孤。少有策略。明元帝拜为侍郎,迁内侍。太武帝时,除冀州刺史。时考州郡吏绩,与河内太守丘陈同为第一。后为平东将军、怀荒镇大将、长安镇大将。太
书名。明董其昌辑。四十卷,目录一卷。万历时,政治昏暗,皇帝经年不理朝政,臣工奏疏多留中不发。天启初,作者参与纂修《神宗实录》,广搜博采,乃据南京太常寺所存日历邸抄,汇为一编。原为抄本,燕京大学有排印本
即胡天作。胡天作降蒙古以后,史咏继封平阳公。
1688—1759清云南昆明人,字图南,号南村。回族。孙继鲁六世孙。康熙四十七年(1708)中举,官山东泗水县知县。乾隆二年(1737)以母年迈辞官归里,诗书自娱。以古文诗词见重于世。诗风崇唐轻宋,文
清嘉庆七年(1802)升太平县置。治今万源市。属四川省。辖境相当今四川万源、重庆城口等市县地。道光九年(1829)移治城口,改名城口厅,于原厅治复置太平县,并属绥定府。
清湖南浏阳人,字节吾,号瓣䕬。谭嗣同、唐才常蒙师。曾任内阁中书,巡抚陈宝箴幕宾。甲午战后,主张变法维新,尤注重变科举。光绪二十一年(1895),纳谭嗣同建议拟改浏阳南台书院为算学馆,遭顽
书名。明宋应星著。三卷十八篇。初刊于崇祯十年(1637)。全面系统记述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上卷包括谷物、豆麻之种植与收割加工;植桑、养蚕技术;染料之生产;纺织与染色、制盐、榨糖技术等。
传为上古三皇之一。继地皇而兴,相传驾六羽,乘云车,出谷口,依山川土地之势分大地为九州,兄弟九人各居一方,各立城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