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州
唐贞观八年(634)改南会州置,“以郡界茂湿山为名”(《旧唐书·地理志》)。治汶山县(今茂县)。天宝元年(742)改为通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茂州。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汶川、北川等县和理县部分地区。初都督羁縻州十,后增至三十余州。宋属成都府路,领羁縻州十。元属吐蕃宣慰司。明洪武中废汶山县入州,属成都府。清雍正六年(1728)升为直隶州,属四川省。辖境相当今茂县、汶川二县和黑水、松潘二县的部分地区。1913年废,改本州为茂县。
唐贞观八年(634)改南会州置,“以郡界茂湿山为名”(《旧唐书·地理志》)。治汶山县(今茂县)。天宝元年(742)改为通化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茂州。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汶川、北川等县和理县部分地区。初都督羁縻州十,后增至三十余州。宋属成都府路,领羁縻州十。元属吐蕃宣慰司。明洪武中废汶山县入州,属成都府。清雍正六年(1728)升为直隶州,属四川省。辖境相当今茂县、汶川二县和黑水、松潘二县的部分地区。1913年废,改本州为茂县。
唐时关于各级职官品级的法令。共分正、从九品。自四品至九品,每品又分上下二阶,通称九品三十阶。自唐初至玄宗时,曾几度改定,各官的品级有所升降。令文散见于《唐六典》、《通典》、《唐会要》、《旧唐书·职官志
官名。汉置,隶将作大匠(将作少府),领本署工徒修造宫室、宗庙、陵园、道路等,秩六百石。官吏犯法,常输左校为工徒。三国魏以其主天下木材,并入材官校尉。西晋亦置,隶少府,七品。东晋省并材官将军。十六国后赵
官名合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始置,即春官正、夏官正、秋官正、冬宫正、中官正,员各一人,皆正五品上,掌司四时,观察气象灾异,隶司天台。辽司天监亦设,为南面官。宋初隶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隶太史局,正
又称中兴永式。西魏吏制。西魏大统元年(535)宇文泰令有司斟酌今古通变、可以益时者为二十四条,令百官熟记。七年,又颁职制十二条。十年,文帝令尚书苏绰总前后所颁三十六条,增删成五卷,作为法律之补充形式,
1071—1142宋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人,字彦明,一字德充。师事程颐,颐晚年得二士,其一即焞。靖康初,以种师道荐,召至京师,不欲为官,遂赐号“和靖处士”。金军陷洛阳,他流徙于山中四五年,拒刘豫之召
几(幾)即“严复”。
①即“申不害”。②书名。战国韩申不害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六篇,列于法家。《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申子》。”篇叙与《汉书·艺文志》所载不同。西汉刘向《新序
?—1435明象山(今属浙江)人,字用贞。建文中,为兖州训导,因上书言时政,擢御史。成祖即位,进佥都御史。为都御史陈瑛所劾,入狱。谪为事官,治水苏、松,旋复职。洪熙元年(1425)进詹事府詹事。宣德初
官名。同涓人。春秋楚置。掌扫除的侍臣。《史记·楚世家》:“王行,遇其故鋗人。”裴骃《集解》引韦昭说:“今之中涓也。”参见“涓人”。
唐初置。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部。即蒙巂诏地。开元中,为蒙舍诏所并。天宝七载(748)命蒙舍诏主阁罗凤子凤伽异兼阳瓜州刺史。后与唐绝,臣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