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董文用

董文用

1229—1302

元真定藁城(今属河北)人,字彦才。董俊第三子。海迷失后二年(1250),以分地长官子入质,为忽必烈(世祖)立文书,征召儒士。宪宗三年(1253),从忽必烈灭大理。九年,又从攻鄂州(今湖北武汉)。世祖即位,以张文谦荐,为大名宣抚司左右司郎中。历任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山东巡行劝农使、工部侍郎、卫辉路总管等职。至元十九年(1282),为兵部尚书,转礼部尚书,迁翰林、集贤二院学士,知秘书监。二十二年,拜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反对出兵侵日本。二十五年,为御史中丞,后迁翰林学士承旨。成宗继位,诏修《世祖实录》,任知制诰兼修国史。大德六年(1302)请老,同年六月病死。

猜你喜欢

  • 吴当

    1297—1361元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字伯尚。吴澄孙。随祖至京,补国子生。吴澄死后,四方从澄学者皆来就业。至正五年(1345)被荐为国子助教,参预编纂辽、金、宋三史。官至翰林直学士。元末农民战争

  • 佐领

    ①清代八旗组织之基层编制单位。即牛录。②官名。清代八旗组织中基层编制单位牛录的长官。满语称牛录额真、牛录章京。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佐领。定制:满洲六百八十一人,蒙古二百零四人,汉军二百六十六

  • 阿剌平章

    即“阿剌知院”。

  • 文书名称。下行文之一。明代大多作为派遣官、役执行某种公务时的凭证,如兵票、火票、差票等。清中叶以后,一些衙门的官员常以票代牌,为向下属发布命令指示的文书。

  • 抚远大将军西征图卷

    清代大型画卷。原签题作《仁皇帝命大将军征西藏图》。作者不详。绢本设色,纵49厘米,横692厘米。描绘康熙末年抚远大将军允事迹。 雍正初,允遭圈禁,其后人或收藏者有意将其

  • 参知政事行府

    官署名。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因遣参知政事汪澈督视湖北京西路军马始置。其公事行移依三省体式,遇军期急切事务,难以申请待报者,许随宜措置。设主管机宜文字、提举一行事各一员,提辖一行军兵

  • 关节

    旧称暗中行贿、说人情为通关节。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通关节之事,历朝屡见不鲜。科举制度创立后,士子为争中式,请托公卿显贵,贿赂考官,均称关节。清制,关节作为科举考试用语,又指考官与考生之间先期约定的暗号,于

  • 凌云县

    清乾隆五年(1740)置。治今广西凌云县。为泗城府治。1951—1962年一度与乐业县合并为凌乐县。

  • 张可久

    元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字小山。以路吏转首领官,掌省署文牍。曾为桐庐典史。至正初,年七十余,匿其年岁,为昆山幕僚。工散曲小令,今存小令七百五十一首,套数七套,近人辑有《小山乐府》六卷。

  • 犀象牙局

    官署名。属大都留守司。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置。掌大都与上都宫殿营缮犀象龙床卓器系腰等事。有大使、副使等官。所属有雕木局、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