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太仆寺
官署名。明洪武三十年(1397),分置于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有卿、少卿、寺丞等官,品秩同太仆寺。掌各边卫所营堡马政,由兵部总管。按时督察有关马匹印烙、俵散、课掌、孳牧等事,每年春秋二季检查马匹增耗、齿色,三年一稽比,布政司与按察司不得参预,如有瘠损,由兵部报皇帝处罚。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以当地行太仆寺为太仆寺。
官署名。明洪武三十年(1397),分置于山西、北平、陕西、甘肃、辽东,有卿、少卿、寺丞等官,品秩同太仆寺。掌各边卫所营堡马政,由兵部总管。按时督察有关马匹印烙、俵散、课掌、孳牧等事,每年春秋二季检查马匹增耗、齿色,三年一稽比,布政司与按察司不得参预,如有瘠损,由兵部报皇帝处罚。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以当地行太仆寺为太仆寺。
1747—1796清湖南水绥(今花垣)人。苗族。原为永绥黄瓜寨寨长。乾隆六十年(1795)邀石柳邓、吴八月等密谋反清,事泄,遂举事,称苗王。旋与柳邓、吴天半(即吴半生)等会合,击毙清总兵明安图。后至乾
历(歷)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包括生产斗争史、阶级斗争史和文化科学发展史。系史学研究的对象。一方面与自然对称,另一方面与现状对称,但三者是
书名。原名《黄少司寇奏疏》。清黄爵滋撰。二十卷。卷一为谢恩疏;卷二为监察御史任内疏;卷三、卷四为给事中任内疏;卷五至卷八为鸿胪寺任内疏;卷九为刑部侍郎任内疏;卷十为会奏疏;卷十一为使山海关任内疏;卷十
844—约923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龙纪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初,随昭宗奔凤翔,擢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颇受亲信。后为朱温排挤,贬为濮州司
学校名。清光绪七年(1881)七月直隶总督李鸿章参酌西国成规创建,以造就海军人才为宗旨。吴仲翔(原福建船政提调)任总办,严复任总教习。聘英国军官为教习,另设汉教习教经史。考收本籍或客籍良家子弟年在十三
1632—1661哈一作翰。清宗室。克勤郡王岳托第五子。崇德四年(1639)封镇国将军。顺治六年(1649)晋多罗贝勒。十一年以随敬谨亲王尼堪征大西军李定国部败绩罪,削爵。次年擢镶红旗满洲都统,封镇国
一作破多罗。十六国时鲜卑部落。居高平(今宁夏固原)一带。首领没弈于原附前秦,苻登时为骠骑将军。后秦建初七年(392)转附姚苌,封高平公。弘始三年(401)为北魏击败,部分被徙于平城。后改其姓破多罗氏为
春秋小国。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春秋》成公十五年(前576):叔孙侨如及晋、齐、宋、卫、郑等大夫“会吴于钟离”。前518年灭于楚,旋属吴。秦置县。
书名。清姚振宗撰。八卷。姚氏吸收颜氏集注及王先谦考证等研究成果,对《汉书·艺文志》所列书目皆作补注,包括撰者始末、本书源流。每书目大抵加按语,说明原书部次条理,征引取裁原委、注释诸家考辨等。卷首《叙录
即“群书四部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