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衙司

衙司

官署名。(1)北宋前期三司所属机构。掌三司军将、大将等无品武官名籍,差除押送纲运等差遣。设管辖官二人,以判开拆司官与内侍都知、押班充任。神宗时规定,三司军将、大将编额为一千五百人。衙司掌握军将、大将名籍,委派押送纲运等各种差遣。元丰改制,并归都官。(2)宋代州府衙门下属机构,也称“牙司”,掌各州府衙前的差遣、保明出职及贬责官员的编管等事。一度废罢,元丰元年(1078)因司农寺请,复置。

猜你喜欢

  • 光天元宝

    五代前蜀光天元年(918)所铸铜钱。径七分,重三铢,形制粗恶。一说重五铢。

  • 支那革命丛报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四年六月(1908.7)在日本东京创刊。月刊。联系人李修文。“以绍介支那革命事情,供世界人士研究为宗旨”。声言中立,实则颂赞资产阶级革命,批判“调和种族,销弭革命”之君主立宪说。集中

  • 数术

    见“术数”。

  • 帝乙

    商王。商末金文及周原甲骨文皆作文武帝乙。名羡,文丁之子,纣之父。帝乙是庙号。继文丁即位。为直系先王。即位后第二年有周人伐商之事。两次征伐人方。古书中有“帝乙归妹”(《周易·泰卦》六五),或说系嫁女于周

  • 画直

    吏职名。唐开元七年(719)于集贤殿书院置,掌修杂图。有官者为直院。

  • 学士

    官名。原意为学者、文人,或在学之人。魏、晋、南北朝皆置为职官,以文学之士充任,掌典礼、编纂、撰述、修史之事,为文学侍从之臣。唐代弘文馆、崇文馆、集贤院置,由官员中选文人学者兼任,五品以上官为学士,六品

  • 百将

    官名。战国秦置,统领百人士卒的将官。《商君书·境内》:“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首,斩。”

  • 肃政大夫

    官名。武则天时由御史大夫改置,分左右二人。唐中宗时复原名,但仍有左右二人。睿宗时废右大夫,照旧制设一人。参见“肃政台”、“御史台”。

  • 丹丕尔

    1831—1906清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尔旗人。蒙古族。原任本旗协理台吉。光绪三十一年(1905),代表全旗群众要求垦务局停止侵占牧场,丈放土地,遭拒绝,遂联合各支反夺地斗争力量,拒绝报地,拒缴押荒银,

  • 公祖句兹

    春秋末鲁国人,名句兹,一说名兹,字子之。孔子学生。